欧洲网 > 经济 >

产业跨界融合的焦点(经济透视)

2018-06-04 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产业跨界融合的焦点(经济透视)
 
 
杨 琪
 
  对交通运输来说,自动驾驶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民航领域,国际航班、大型客机自动飞行时长已超过人工飞行30倍以上;在轨道交通领域,列车运行自动化技术早已得到普及应用。相比之下,道路交通由于其参与主体多元、运行环境开放、场景构成复杂,实现自动驾驶难度较大。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汽车逐渐走进现实。
 
  自动驾驶是代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的重要领域,对于提升交通安全、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具有积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动驾驶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阶段。自动驾驶分为五级,1—3级主要由驾驶员操作车辆,能实现辅助驾驶或有条件的部分自动驾驶;4—5级则为驾驶员少量干预或者完全无人驾驶。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自动驾驶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政策法规、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比如美国十分注重顶层设计,已形成鼓励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自2011年以来,美国已有10多个州颁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法律。2017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自动驾驶法案》。在技术研发方面,美国政府和产业共同发力,特别是以谷歌、特斯拉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试图跳过辅助驾驶阶段,直接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制定发布了100多项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标准,英国、瑞典、荷兰等国修建了自动驾驶专用试验场。日本政府牵头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立法工作,并着手建设智慧公路计划。
 
  我国自动驾驶研发虽起步较晚,但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在政策引导和资本催化下,自动驾驶成为了产业跨界融合焦点。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等开始建设多个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在技术研发方面,整车厂、互联网公司、通信设备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和示范力度,围绕核心传感器、执行器、人工智能控制算法、车载综合数据决策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目前,绝大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处于L3阶段,车辆驾驶还不能脱离驾驶员,但由于部分车厂的宣传误导了一些消费者,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目前,交通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人,而实现自动驾驶后,事故的责任会转移到车厂或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商,需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自动驾驶的信息安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全球自动驾驶研发和应用如火如荼的状况,我们更应保持清醒。一方面,业界对自动驾驶上路测试、开放无线通信频段、解除地图采集应用限制、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及法规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需妥善处理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公共安全、市场秩序和社会伦理等问题,面对尚未经过充分测试论证的新技术,应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
 
  (作者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智能交通首席工程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4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