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租房创造友好环境(民生观)
曾 校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群众需求和发展契机
一说到租房,可能很多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比如满心欢喜地去看房,结果被中介忽悠租其他住房;遇到奇葩的房东,借各种理由随意涨价;想提取公积金付房租,才发现手续繁、到账晚、限制多……正是这一只只拦路虎,让租房成了一件令人不胜烦恼的事。
相比房屋买卖,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这里既有地方出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将房地产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也有“解决住房就得买房”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而中介服务的不规范、无序竞争,监管漏洞多等,则使得租赁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尤其是承租人,往往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一些人“宁可买房,也不愿租房”的想法。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群众需求和发展契机。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快递小哥、餐馆服务员等一线蓝领职工,每年大城市新增就业人口不少,他们想买房并不容易,租房住更符合他们的收入状态。
而从治理层面来看,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早已被定义为“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无论是今年5月住建部公布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是近日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既是为了给老百姓租房创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同时也在客观上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期。购租并举,既是政策导向,也是市场方向。
任何一种消费选择,要想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文化,离不开良好制度设计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及时跟进。以租房为例,在通过完善土地、金融、运营等政策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同时,采用什么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带动个人出租住房、租房消费两头旺?对租房者的义务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这些后续问题,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也是今后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