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而螺旋藻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一个健康食品,这二者在一起是一个加和的作用,但是我们强调它们能够实现1+1大于2的价值。”9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微藻营养医学中国行——政企学媒共话大健康暨首届螺旋藻营养医学论坛”中,数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螺旋藻的营养医学价值提供了学术理论支撑。其中,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峙通过一项针对富硒螺旋藻拮抗肠炎作用的实验性基础研究,为螺旋藻如何实现更加多元与强化的应用方向拓宽了思路。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峙
黄峙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螺旋藻,也涵盖了富硒螺旋藻的研究课题,因此也对硒元素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据黄峙介绍,硒是人体25种硒蛋白的必需成分,这25种硒蛋白广泛的参与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一些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以及代谢调节。黄峙团队通过质谱和分类技术,发现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当中含有硒,证实了藻蓝蛋白具有富集硒元素的作用,而且含硒的藻蓝蛋白,其免疫调性比单纯的螺旋藻更要好一点。
黄峙在本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近年来经常强调“肠健康、常健康、长健康”,就是说肠道健康才能够长久的保持身体健康。而随着中国人群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肠炎却成为了非常高发的一类疾病,在一些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尤其是年轻人肠炎的高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界也在针对肠炎这种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展开了很多研究。因此他们团队也提出了一个假设:在肠炎当中,天然的含硒藻蓝蛋白是否具有抗肠炎的作用。
黄峙发表报告
黄峙带领团队制备了含硒量稳定的硒藻蓝蛋白,分别用急性和慢性小鼠的肠炎模型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给肠炎模型小鼠喂食含硒藻蓝蛋白后,针对体重下降、肠道出血以及结肠长度等结肠溃疡以及肠炎的临床体征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根据检测,食用含硒藻蓝蛋白的模型小鼠,其血清当中的炎症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在白细胞介入时有上调作用,证明在正反两方面都起到了保护。
在分子机制层面,据黄峙介绍:“通常炎症的发生是由分子一层一层传递的,称之为分子反应的路线,这个路线有一个炎症的信号通路,我们称之为NF-κB的信号通路。这个实验就是我们用细胞来证实了含硒的藻蓝蛋白是通过下调炎症的主要信号,也就是NF-κB这个信号,有效的拮抗了炎症因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的发生。”
黄峙接受媒体采访
黄峙团队的实验通过整合观察螺旋藻藻蓝蛋白与硒元素这两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的内在影响,进行了一次指定疾病拮抗作用的成功尝试,也为螺旋藻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多元化应用提供了学术指导。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螺旋藻作为一个硒的载体,它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硒的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硒蛋白质、含硒多糖以及其他的代谢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增强螺旋藻营养价值,甚至一些医疗应用的前景。“所以富硒螺旋藻恰恰就是把硒和螺旋藻二者结合起来,但是要超过1+1的效率。”
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螺旋藻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方面,黄峙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作为微藻产品,最全面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干粉,那么品质是关键,很多营养专家以及绿A等螺旋藻生产企业都非常重视干粉的质量标准,因此未来富硒螺旋藻依旧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另外一端是精细化的深加工,从基础研究上来讲,已经阐明了一些活性成分的医药应用价值,因此未来应该拓宽一些包括富硒多糖、富硒藻蓝蛋白等等成分的医药应用价值,挖掘更多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