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历时10年,125家企业入园、170栋厂房建起、2.1万人就业,西港特区不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也加速柬埔寨的工业化进程,实现共赢发展。作为中国商务部首批通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西港特区是“一带一路”节点上的重要经贸合作区,长期受到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柬埔寨前夕,在署名文章中特别指出“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今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柬前夕又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高度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果,认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实实在在造福民众的方式续写着中柬友谊的时代新篇章。柬埔寨首相洪森更是先后四次亲临特区,一直将特区称作自己的“亲儿子”。
作为中柬合作共赢的样板,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中国红豆集团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这十年来是如何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
从丛林莽原到“柬埔寨的深圳”,中国改变了这里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原始地块是一片无路、无水、无电、无网,最大落差70米的荒芜之地。现任西港特区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是最早一批去往柬埔寨的“拓荒牛”,回忆起创业的艰辛:特区土地分属于柬埔寨300多个地主,初来时自己带着先遣队员,晚上住在西哈努克市,早晨坐着皮卡车到地块上,反复与地主们核对地块面积。顶着烈日,趟着荆棘,一尺一尺丈量、一家一家谈判,每次都需要丈量三遍以上,当时没有哪个人身上不挂彩。
十年来,西港特区公司全体员工以开山劈地之勇砥砺前行,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块投资热土。如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首期5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基本完成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五通)和平地(一平),建有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和170栋厂房,并配套建设了集办公、宾馆、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和员工公寓、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
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引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定期在区内举办人力资源劳工招聘会;联合无锡商院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培养产业工人;成立江苏“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十年砥砺,打造当地百姓“金饭碗”
用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的话来说,西港特区是整个西哈努克省的“饭碗”,仅西港特区所在的波雷诺区就有70%的家庭在西港特区工作。西港特区的发展对当地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工作机会变多、社会治安变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17年,西哈努克省人均GDP达到了2010美金,位居柬埔寨全国第一!而这离不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经过十年耕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柬埔寨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打造了当地人民的“金饭碗”,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玛卡拉(音译),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一家服装厂的生产小组长,现在每月可以拿到450美金。在进入特区工作之前,玛卡拉一直在家中帮父母贩卖家里耕种的农作物,收入低微,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到特区工作以后,家里买了车,盖起了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玛卡拉说:“现在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兄弟姐妹都在这里工作,大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能一起相互照应。”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像玛卡拉一样的家庭比比皆是。
事实上,除了直接拉动就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距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最近的布腾村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今的布腾村,一条水泥路贯穿其中、沿街商铺林立、人来人往,每天工厂下班时间,这里都是熙熙攘攘、人群摩肩接踵的热闹景象。从穷乡到“宝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正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构筑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民相亲,预示“一带一路”的美丽前景
“这是我第四次参与对接江苏省的义诊活动了”,西哈努克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维萨说道,“在我看来,义诊活动不仅仅是西哈努克省和江苏省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更是一项慈善活动,为贫困穷苦的百姓提供了医疗服务,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在西港特区公司的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江苏省政府连续四年派出援外医疗队到柬埔寨开展巡诊活动,累计为当地6500多名患者赠医施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早在2009年7月,依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无锡市与西哈努克市就缔结为友城;2014年7月,江苏省与西哈努克省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通过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牵线搭桥,双方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充分发挥平台效应,整合教育资源,先后配合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为毗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默德朗乡小学新添了电教室、教学楼,捐赠了体育器材和新衣,使该校由原来的校舍破落、设备落后、学生零星,一跃成为了当地最美的乡村小学,并且在2016年12月正式更名为江苏-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学校。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联通了中柬人民的真心。园区建设之初,当地村民担心以后没有免费牧场放牛,经常半夜偷偷把特区拦起的边界围墙推倒。如今,村民们早已没了这种惶恐和不安。每天清晨,一辆辆摩托车、汽车载着上万名工人涌入洪森大道,前往特区的公司上班。养牛的村民成了新时期的产业工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企业共享“一带一路”红利,特区升级2.0版
西港特区已成为投资柬埔寨的热土,对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最基本的动力是节支降本带来的企业利润空间的增加。成本低、能规避贸易壁垒、安全、便捷,这是企业“走出去”最关注的几个方面。西港特区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它所处的柬埔寨拥有东盟自贸区庞大的市场,又可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殊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等等,为“走出去”的企业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秘书长宋金达介绍,为了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西港特区移植了“一站式”服务的中国经验。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商业部、海关、商检、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等六个机构都在这里设置了“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园区内企业有关投资申请、生产、进出口的各种手续,不用出园区便可高效率地进行办理。
在西港特区,投资者们不仅仅享受政策的优惠,而且还有一股股正能量不断激发汇聚,使投资企业不断追加投资。“要说最近令我难忘的事情,还是我们帮着入驻园区投资的一家生产打火机的企业节省了上万美金的事情。前不久,一家中资企业生产的打火机出口欧洲后,因丁烷因素没有验收合格,面对退回来的产品,柬埔寨有关部门还要再征收相关税费,我们作为协调中心负责人,要为企业争取属于他们的利益,于是根据柬埔寨新投资法的相关法律条款,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企业和柬方都满意。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西港特区公司协调中心负责人蒋克兴说起这些颇为自豪。
在中柬两国政府的支持和西港特区公司的积极作为下,西港特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中国、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125家企业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共赢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是高度吻合的,作为中柬合作共赢的样板,西港特区公司正在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化,招商国际化,完善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打造特区2.0升级版,努力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共赢工程、友谊工程。(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