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速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前七月平均每天新设企业一万六千户
本报记者 林丽鹂 王 珂
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企业追加投资的“二期现象”引人注目。“当地政府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政府包办墙外事,企业只管墙内事,很省心。”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杨华说,公司所属的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已经数次在华增资。
“从递交材料到打印营业执照,全程只用了40分钟,真是没想到!”前不久,中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到北京市工商局东城分局办理营业执照,体验到不一样的效率,“本以为要跑几趟,结果不仅一次办结,而且立等可取,方便多了”。
快些更快些,便捷更便捷。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给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便利度近3年来在全球跃升了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升6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也表明,中国在经济表现和政府效率、营商效率方面,得分均有明显提升。
做好“放”的减法——
简政放权,聚焦增活力、添动力。近年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节奏快、频率高。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1元钱也能办公司;“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后在全国铺开,有的地方已实现“34证合一”……组合拳接连不断,让企业深切感受到审批少了、门槛低了、环境好了。
做大“管”的加法——
放管结合,注重针对性、有效性。“放手”但不“甩手”,今年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基本建成,打破了各部门数据孤岛,把各地企业数据织成“全国一张网”,成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力工具。截至6月底,全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达377.7万户。监管念起“紧箍咒”,让违规违法无处遁形,让营商环境天朗气清。
做活“服”的乘法——
优化服务,找准真需求、真痛点。过去,企业办照,如果填错一张表,就要再跑一趟工商局;现在,得益于“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可以“动动手指交材料,足不出户办证照”。上半年,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开通企业网上登记系统。“企业办理电子执照后,如果还需纸质执照,我们可以提供免费寄递服务,让企业少跑一趟是一趟。”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登记注册科科员张楠说。
“中国政府推进的改革措施已取得成效,商事制度和多证合一改革点燃全社会的创业热情”“简政放权的改革受到普遍欢迎,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日本经济新闻》、英国《经济学人》等外媒纷纷肯定中国这片营商环境新高地。
营商环境的优化,充分激发了我国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据统计,今年前7月全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6万户,比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日均增加9000多户。伴随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大量涌现,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大新动能。
营商环境的高分,使中国在全球投资市场上散发出独特魅力。今年前7月,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基本稳定,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增幅分别为8.3%和16.8%。上海美国商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商业报告称,近八成接受调查访问的美国企业去年在华实现盈利。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7年商业信心调查结果也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欧盟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外资企业对中国引资环境是最有发言权的。目前大多数外企在华运营情况良好,充满信心。中国吸收外资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商务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