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吴秀丽: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

2013-10-24 18: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资源生态基础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副司长  吴秀丽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名务林人,我想从林业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林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承载力。所以我讲的主题是:“加强森林的保护和经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资源和生态基础”。

  图为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副司长吴秀丽在现场演讲中华环保宣传网 李观印 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张,包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将“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包括“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要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等等。十八大的报告和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科学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发展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承载力,扩大环境容量就是我们林业部门乃至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今天报告的要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森林保护和经营,是促进生态修复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第一方面,我先讲一下为什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力方面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生物圈,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和生态基础。这张图展示的是,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够利用太阳光能,并把太阳光能转化成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一个绿色植物的集合体,是地球上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它,我们才有了生活和生存的物质、能量基础。

  生物圈生活着100多万种的动物,30多万种的植物,还有10多万种的微生物,它的构成有4个要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而下面这张图展示的就是以森林为主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物质,然后由其他生物来利用,再由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的整个循环过程。为什么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呢,因为森林是庞大的绿色植物的集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之最。世界森林面积已经超过了40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森林含有6000亿吨的生物量,有2890亿吨的碳储量,每年净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8亿吨。关于森林的生态功能呢,其实大家也是众所周知了,这里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污染等等,其实除此之外森林还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除尘降噪,而且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森林是能够抵消一定的环境污染的。

  我国林业建设成绩显著,为保护和改善生态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众所周知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造林面积在600万公顷以上,有的年度甚至高达700多万公顷。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又陆续启动了造林、森林抚育等财政补贴,有效地调动了各地开展森林经营,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根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36%。我国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为支援国家建设贡献了大批木材,累计生产了60多亿立方米的木材,同时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不到10%增加到目前的20.36%。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10》,也充分肯定了中国造林绿化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和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中所做的重大贡献。它在评价森林资源变化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地区森林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净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抵消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森林资源的持续大幅减少。

  第二方面,我讲一下森林保护和经营是促进生态修复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我国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写道:地球是我们的“摇篮”、“家园”和“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她、珍惜她、爱护她,决不可把她变成月亮那样的岩石和荒野。

  森林是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替的规律。这张图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由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等等组成的多品种、多层次有机体。运动和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征,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就是森林演替的过程。

  按照演替的初始条件、速度和方向的不同,演替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个是按照初始生境的不同,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就是发生在没有植被,甚至没有植物繁殖体的原生裸地上的演替,这个演替的时间非常长,因为它逐渐要变成有草本覆盖,然后是灌木,再然后是先锋树种,最后才会发展成顶级群落。按照演替方向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是指植物群落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演替;逆行演替是指植物群落由高级阶段退向低级阶段的演替。按照速度不同可以分成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世纪演替是非常长的,是按照地质时期计算的演替,这种演替可能要经过几个世纪乃至上千年的时间。第二种就是长期演替,是几十年到上百年才能完成的演替,一般森林群落之间的演替属于此类。还有一个就是快速演替,就是几年内完成的演替,这个演替就是说在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发展成草本植物群落的这么一个过程,几年时间可能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演替是快速演替。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大部分发生的都是有人为干扰的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干扰的类型、频度和强度。次生演替可以有两种方向:如果人为或者自然干扰是有利于森林演替方向的正向干扰,它就会发生进展演替,如果反过来,是破坏性的干扰,那么就会发生逆行演替,也就是使群落退化。

  关于生态系统,它的规律还有一条,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过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也就是说超过生态阈限的时候,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下降以至消失。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甚至造成伤害和崩溃,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生态失衡。

  森林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它的价值和生产力无疑是更高的,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上讲的是怎么样认识森林自身的规律。这里我想讲一下,怎么样尊重和顺应森林的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积极促进生态修复。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在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受损非常严重,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情况下,“生态自我修复”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现实是不能够实现的。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竭泽而渔”式的无节制地破坏性掠夺森林,致使大量的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应该说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已面临崩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单纯依靠自然修复,如我刚才说的那个长期演替、世纪演替,时间怎么能够允许我们去等,所以我提出来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不光是生态脆弱、环境恶化不允许我们等,森林资源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从我国森林资源来说,实际上我国总体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是我国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4,蓄积量不足1/7。大家可以看到这张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林区,那么这里整个西北都没有森林资源分布,或者有很少的森林资源分布。第二是,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国乔木林每公顷蓄积86立方,低于世界平均的110立方,比发达国家的200多立方更是低了两到三倍。第三,就是森林结构不合理,一是纯林多,混交林少,二是密林和疏林多,密度适宜的林分少,三是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我国面临着木材生产和改善生态的双重压力,以中幼林为主的森林状况怎么能完成这样的任务,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第四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天然林破坏受损严重。天然林中,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破坏的原始林只占5.8%,过伐林占了43%,大部分是天然次生林,占到了51%。这里原始林是指没受人为破坏的森林。过伐林是原始林经过高强度采伐后形成的林分,依然保留了原始林的一些特征,突出表现为以地带性顶级树种为主或顶级树种明显可见。次生林就不一样了,它是原始林经过皆伐后,天然更新形成的林分,基本看不出原始林的脉络,林分演替逆行,缺乏原生顶级树种,多为先锋树种或阔叶杂木的萌生树。

  以上可以看出,实际上我国大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目前都处于不良状态,承载着超负荷的人口和环境负担,脆弱、低效和衰退已成为这一类生态系统的明显特征。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不采取人为促进措施,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经营,单纯依靠自然恢复或生态自我修复,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我们一两代人都看不到效果。

  所以,我还有一个观点:退化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过度索取破坏造成的,也必须由人类来修复,单纯依靠自然修复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大量实践证明,生态自我修复是低水平、低质量的。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近几年,我国森林资源综合核查的结果显示,我国西北地区单纯封山成林的情况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在原来有草、有植被的地方发展成灌草植被类型,在既没有植被,也没有任何草根的地方,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而且即便是有了灌草植被,要发展成森林景观也是几百上千年的事了。

  再看看南方水热条件好的地方,植被非常丰富,这样的林子封育以后很快能够成林,但如果不进行人工的补植补造,仅靠封育形成的林分是不能够形成资源的,只能是“有绿色,没资源”,不能够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所以在这些地方,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才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个方面,怎样加强森林的保护和经营。这里我也引用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先生的话,“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他描绘的就是未来我们林业或者说我们生态环境发展的最高境界。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呢?首先第一个是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念、科学保护和经营森林。我介绍一下什么是森林经营,森林经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森林经营既包括森林的培育也包括保护和利用,狭义的森林经营的概念是从宜林地上造林,一直到采伐更新为止的整个森林培育、生产管理措施的总称,是包括造林、抚育、保护、更新,在采伐后还要再造回去的这样一个闭合的圈,加上它的管理措施一起就叫森林经营。

  怎么样看待保护和经营?森林经营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这是我们很多院士专家认可的,禁止一切人为干预的保护,只是众多保护手段的一种被动手段,变被动地保护为主动地经营,才能提高森林质量、培育森林资源,在更高的层次保护森林。森林问题的基本矛盾就是森林保护和森林利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保护森林,让它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我们又要取材,要利用森林。只有通过森林经营才能够实现森林保护和利用的双赢。也就是说这一对矛盾是可以解决的,那么通过什么来解决呢?就是通过森林经营来解决。

  怎么样保护和经营森林呢,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保护和经营。第一,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也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因为森林也是生命体,也是生物,如果没有好的环境,森林也长不好。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局部地区污染已超过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承受的上限,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保护环境。有些媒体可能说的比较极端,说我们国家,还有哪一块天、哪一块地、哪一块水是干净的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哪一个生物又能生长的好呢?所以我觉得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所以习总书记说,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创新体制机制。一定要把环境污染的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就林业本身而言,首先要严格保护林地和森林资源,划定森林红线,确保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不低于200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林分状态,以及它所处的不同的演替阶段,采取不同的保护经营措施。

  第一,宜林荒山荒地,我们应当采取造林和封山育林的方式,尽快恢复林草植被,林业建设一贯的指导思想就是“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封则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些地方上造林为了尽快出成效,全部使用乔木树种造林,这不是我们主张的,很多的造林技术规程也都有规定。但在实践中,确实有些地方会急功近利,有走偏的情况。我们也提倡,要选择适生的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而不是纯林,禁止炼山及大面积整地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措施,这些在我们技术规程上也都有规定。

  第二就是退化林地。要采取封育管护、补植补造等措施,加快形成森林植被,促进森林的正向演替。

  还有就是过伐林,我们要保护大树,在“开天窗”的地方要查缺补漏,补种一些树种;对于密的,有些不好的树也要去掉,就是要改善林分结构。

  天然次生林,占的面积最大,但也是最不像样的。主要解决目的树种缺乏,林分逆向演替等问题。这些林子已经退化了,这些先锋树种几年后寿命也就不行了。要通过疏伐上层林木,加强补植补造一些目的树种,促使其向高级阶段演替。

  原始林,我们的主张是,保护第一,不能破坏,要维持生态原貌,这个可以不经营。自然保护区分两种情况,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就是要以保护为主,尽可能维持生态原貌,在非核心区,就是要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采取近自然的经营措施,促进林分由低级向高级群落发展。

  人工纯林的问题就是过密过纯,严重影响了它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如果它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我们就要采取近自然的措施来改进它,逐渐发展成异龄复层混交林,要补种一些其他树种进去。如果以生产木材为主,我们就要间密留稀,提高林地生产力,同时也要解决多代连作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在不影响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小面积发展,可以采取法正林的理论大采大造。

  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些,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