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1日电(记者李松涛)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城市无车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天发布消息称,已经有153个城市参与无车日活动,但这也意味着,全国只有不到1/4的城市参与无车日活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民意调查显示,接近70%的市民认为无车日活动能够有助于人们选择小汽车之外的其他方式出行;超过75%的市民认为无车日活动不会影响购物出行;95%的市民对于政府实施的交通改善措施表示支持。
中国无车日活动始于2007年9月22日,当年全国共有108个城市参与。
据介绍,全国有1/5的城市做过划设无车区域的尝试。在无车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量普遍下降、车辆运行速度明显提升,上升幅度达21%~28%;城市道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污染物浓度和交通噪声等明显降低;交通事故率显著降低,无车区域一般没有交通事故发生,市区交通事故与平时相比也明显减少,平均下降约20%。
今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近些年,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能耗上升、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也凸显出来。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构想,倡导绿色出行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核心。
所谓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主要政策措施就包括,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实施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用地开发策略;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绿色交通系统,在交通资源分配和各项土地、财税等政策上向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倾斜;因地制宜研究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
“近些年,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一降再降,北京市已由2000年的38.5%下降至不足15%,深圳市从1995年的30%下降到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说,这两个城市只是众多城市的缩影。绝大多数城市有40%的行程在3公里左右,自行车可以替代汽车。
唐凯算了一笔账,如果北京市390万辆小客车车主,每个人每天都骑一小时的自行车来取代同样距离的开车,那么每年就可以减少汽车燃油用量的29%,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减少9%。此外,每人每年平均会瘦6公斤。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文件,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这个文件,到2015年,市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市区人口在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20平方公里以上或人口在2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市区人口在2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55%以上;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65%以上;其余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70%以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