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羊城晚报:民意“零意见”不能怪公民意识淡薄

2013-07-11 15:27 来源:羊城晚报
     在广东某市政府官网上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的投票人数中,反复出现着“0”和“1”这两个数字。自去年11月该市政府官网公告栏上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设置了反映民意的通道以来,15份最终被通过的征求意见稿中,没有一份意见稿的投票人数超过1,也无一人在上面反馈意见。(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零意见”的尴尬,当地有关部门给出了解释:一是与该市大部分是流动人口有关,流动人口一般觉得自己是“暂住者”,对“暂住地”的公共事务不会特别关心;二是反映了当地市民的公民意识淡薄,导致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云云。这种解释主要站在职能部门的角度,颇有对“政府工作做得这么好,市民却不领情”倍感尴尬、伤心的意思。

  然而,如果站在市民的角度,就会有大不相同的解读。面对媒体的采访,市民表达的一个普遍疑惑是:“我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按说,政府官网在当地是绝对权威的网络媒体,但权威并不意味着必然广为人知,更不意味着必须一“呼”百应。政府部门就重大事项、公共政策征求民意,迫切需要走出深宅大院,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广泛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以多种方式主动问计于民,认真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如果只是在政府官网上发布征求意见稿,想当然认为意见稿一夜之间会传遍千家万户,令全体市民悉数周知,从而坐等市民上网投票、留言。在遭遇“零意见”后,又大惑不解,归咎老百姓“公民意识淡薄”,只能表明某些职能部门太过“自负”,不愿意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导致自己很不适应。

  市民的另一个疑惑更有代表性——担心征求意见只是走过场。大量既往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网络向社会征求意见,以及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听证会等等,常常是意见征集上来就完了,座谈会、研讨会、听证会开完就完了。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否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能否纳入公共决策考量范围,能否对公共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市民自己不清楚,也少有法定机构通过正式程序向市民作出交代。有句话形容群众提意见,“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调侃中透着乐观的情绪。其实,如果老是“说了也白说”,一般人是很难坚持“不说白不说”的责任感和“白说还要说”的韧劲的。

  一味坐等市民上网提意见,反映了某些部门官气太重、姿态太高;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缺乏科学的分析整合机制和公开的互动反馈机制,未能让市民感到“说了不白说”,反映了某些部门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作风。这两者都需要下大力气纠正、克服。

  普通市民对重大事项、公共政策提出意见建议,是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形式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政府征求民意遭遇“零意见”,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些政府部门对民意“叶公好龙”,在真实而丰富的民意面前手忙脚乱、惊惶失措,甚至引发违背民意、冲撞民意的不良事件。征集民意“零意见”固然让人尴尬,惧怕民意、不敢正视民意、有意无意与民意背道而驰,更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我们需要建立正确认识民意、科学“消化”民意和积极回馈民意的机制,真正做到尊重民意、顺应民意、与民意和谐共振,使民意成为推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 □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