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常服易上瘾 舒筋活血能走远
(本报记者 周小苑)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中央政府将如何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步调,宏观调控政策又会如何出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专家认为,当前市场对宏观调控不会再次采取强刺激政策已成共识,稳增长的“新药方”重在向改革要红利,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企业减负松绑,而简政放权无疑是落实这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取消下放400余项审批权
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对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在此背景下,许多部委保留的权力清单中都存在非行政许可审批。在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中,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计1235项,其中行政许可审批86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37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所占比例为30.3%左右。国务院此举,无疑让简政放权的脚步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突破口。尤其是过去一年多来,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不断加大力度,已取消和下放超过416项行政审批权,极大地释放了改革的红利,调动了社会的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
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过去的一年,在逐步扩大简政放权范围的各项措施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三成,为过去10年之最。此外,去年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措施不仅给市场松绑,更为企业添薪加柴。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今年稳增长“新药方”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依靠放松货币政策,搞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总量放松来稳增长,而是重在向改革要效益,要动力。通过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等改革举措,不但可以激活社会投资活力,还能有效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今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政策着力点是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直接干预,让企业选择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发市场活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简政放权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金融创新上,通过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建立多样性、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多样化,将储蓄和过剩的资金引导到资金缺口短板的领域和部门,这样既能优化经济结构,也稳定了经济增长,同时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改革。
不断扩充各类权力清单
尽管当前简政放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让各级政府的权力照在阳光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推进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还将会遇到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各种阻力。
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你放权,有些人的权就少了。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有的一些企业就会感到压力。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他说:“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真的发现放权不到位、‘明放暗不放’等问题,就要查处、要曝光。”
那么,简政放权下一步将怎么走。在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看来,今后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不断改进这项工作:一是扩充权力清单的内容,除了行政审批权力之外,还应逐步公开政府的决策权、执行权、处罚权、分配权等各类权力;二是扩大权力公开的层级,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权力公开的制度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公开自己的权力清单,并对公开时限、公开途径等做出具体规定,这是规范权力公开行为的关键。
徐洪才也建议,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基础设施部门,要为民间资本“搭台唱戏”创造条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参与机会更要公平。同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把政府的权力框在法律的笼子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26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