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上海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可兑换 金融改革践行“先行先试”思

2013-09-08 11:0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可兑换 金融改革践行“先行先试”思路

  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这一改革或将在上海自贸区有所推进。

  分析人士认为,在自贸区内允许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体现出这一领域改革“先行先试”的大思路,对于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改革的推进,意义重大。

  自贸区“试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义重大

  “这将是我国金融改革方面的一大突破,也意味着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朝市场化方向将迈进一大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自贸区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必将为人民币可兑换的整体改革带来可供借鉴的经验。

  据连平介绍,一份经由上海市政府送审、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会签的文件提出,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自贸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中有清晰阐释,即在5年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目前‘十二五’已棋至中盘,在自贸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改革的必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在连平看来,当前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步伐已是大势所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国内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也是平衡国际收支,减轻货币回流压力的需要。”连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在自贸区范围内,该试点的实施必然会给我国相关金融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继而也会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转型。

  人民币可兑换改革确定先行先试思路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一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备受关注的内容。此前我国已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之后监管层通过不断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QFII、QDII和RQFII额度、择机推出国际版、扩大居民个人用汇自主权等举措,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关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下降,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共识。由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可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因此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可预见到的重要改革,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指向。

  不过,关于究竟以何种次序推进这一重要改革,则是业内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话题。以社科院世经所为代表的一方观点认为,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前,应秉承先内后外思路,做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相关基础性工作。该观点认为,在我国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之前,资本账户的开放可能会带来频繁、大规模的跨境套利活动,会加剧金融风险的累积,并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

  但另一方观点认为,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面临难得的时间窗口,可采取先行先试方式予以破题。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多次表示,中国的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三者是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的关系。先内后外理想化的设计不适合中国国情。

  防控风险秉承渐进审慎原则

  毫无疑问,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前景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对此专家指出,应在先行先试的思路下,保持渐进审慎的原则。

  “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资本外流会受到众多限制,资本大规模迅速流出很难成为现实,而人民币资本项下实现可兑换后情况会正好相反:一旦资本大规模撤出我国,必然带来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下跌,股市、债市、汇市和房市都将承受巨大下跌压力。”连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虽然是在28万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内“先行先试”,但也会秉承一定次序。对于资本账户各子项目的开放次序,一般原则是“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

  专家指出,就全国范围而言,依然会采取“三步走”步骤。如先期会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会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记者 王宇、王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