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财政部研究员:我国收入差距应控制在40倍以内

2013-08-19 10:33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城镇化最难在人的城镇化

  漫画张建辉

  分析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主要看点在九个方面:总体形势、物价、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城镇化、收入分配、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其中,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的三个层次中,人的城镇化难度最大。而收入分配改革则是当前最根本性的改革,此次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让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总体形势

  GDP增速下滑

  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GDP增速进入下滑区间,一直下滑到201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略有好转。下滑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实体经济的产出增幅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我国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大约只相当于2007年的70%到75%;二是虚拟经济繁荣,资金向虚拟经济领域集中,必然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不再重视产出的扩张,也不重视结构的优化和生产设备的改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资产经济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调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6.7%提高到13.3%,不良贷款率从3.7%下降到0.96%,为什么可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报酬的提高。

  近几年,企业的运行很艰难,但温州市场的融资年利率可以高达64%到70%,为什么?正是因为资产价格的上涨。很多企业在进行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时,根本没指望通过销售产品回收投资。比如建一个新厂,要竞拍地皮、建造厂房、购买设备,所有这些投资通过地价上涨就已经回收了。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思考的都是可变因素的影响,保证企业在融资成本、土地成本、劳工成本等几大成本高速上升的情况下,还能平稳运行。一旦把资产以及资产升值的空间卡死,企业就会面临固定资产回收问题,必将通过大幅提高商品价格来回收资产,这将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如果企业因此倒闭,就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城镇化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农村村民变成城镇居民后,要完成生产工具、生产场所和居住场所的再投资,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使当年的投资提高约2万亿。农民转变成市民后,边际消费倾向会明显提高。

  城镇化还伴随着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能直接焕发出内涵式增长。我国改革到现阶段,能焕发出要素生产效率的空间有两个,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垄断行业改革。

  城镇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的城镇化,即原来务农的到城市里务工;第二个层次是居的城镇化,即过去生活在农村的现在要生活在城镇;第三个层次是人的城镇化,即从农民的属性转向市民的属性。

  我国现在52.6%的城市化率,其实是业的城镇化,而且是初级阶段,因为连同工同酬问题都还没解决。业的城镇化是最容易解决的城镇化,到第二阶段,解决居的城镇化就很难了。按照农民工现在的收入没有能力在城市安家,需要城市给这些新市民安排保障性住房,这时城市所支出的成本就会远远大于所获得的收益。

  到了人的城镇化,难度更大,要使所有公共产品真正体现出公平的属性,城市的付出会非常大,甚至远超经济成本。比如,入学问题、高考问题、就医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经济问题,还具有权利属性或社会属性。如何弥补这些成本亏空呢?可以让一部分居的投入转变到人的投入上,最好的方法是让农民在农村的财产也具有财产属性,这样他就可以卖掉财产,多承担一部分自己城镇化的成本。

  收入分配改革有别于收入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前最根本性的改革,但在理解上有误差,把收入分配改革理解成了收入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瞄准的不仅是居民问题,还有改革环境问题。我国的改革起步于收入分配改革,之后在生产领域出现了承包制、股份制,在交换领域出现了价格双轨制、价格自由化。1997年以后,收入分配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同步

  这次收入分配改革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让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这就出现一个情况,经济在快速增长,但老百姓说没感觉到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此次启动收入分配改革,一是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二是使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以前我们认为,企业利润是由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所以劳动报酬的增速应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速,低于利润增速。这次收入分配改革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让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者同步以后,资本怎么办?资本已经获得了过多的红利回报,在这个阶段让出一部分红利是合理的。资本和劳动不一样,资本是可以具有杠杆率的。我只有2000元,却可以做10000元钱的事情。资本的高效、集约使用,也可以提高资本回报率。

  ◎限差

  最高管理层和最低收入层的收入差距要控制在一定倍数内,推荐的倍数是40倍。

  最高管理层和最低收入层的收入差距要控制在一定倍数内,推荐的倍数是40倍。通过这个方法,就把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以及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给控制起来了。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是保障中等收入阶层不断壮大的唯一可以依靠的渠道。要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是税收,一个是社会保障。

  税收对收入产生影响,不外乎当期收入和存量收入。

  涉及当期收入的是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方向有三个:一是把严格区分综合和分类的个人税制度逐步改成大综合与小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逐步推行以家庭为计税单元;三是纳入一定的扣除系数,比如赡养系数、捐赠系数、房贷系数。在不超过一定百分比的情况下,养老支出和捐赠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扣除。而在中国还没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等财产税的前提下,房贷系数不可能纳入个税的改革进程。如果把房贷系数纳入进来,就构成财富的代际传递,会加剧未来的财富分配不均等。

  以存量收入为目标征收的税,主要是财产税。中国百姓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房地产。从房地产市场调控角度看,房产税可开征可不开征,但从财产税角度看,一定要开征房地产税。

  既然是财产税,其征收对象就应该是财产的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价格。既然是财产税,对那些财产属性较弱的房地产,可以优惠或免税。第一套房产的财产性属性是最弱的,主要用来居住。第二套房产也具有一定居住属性,投资属性相对较弱。对第二套房产征税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优惠税率,相当于正常税率的20%,或者像上海那样规定免税面积。

  ◎并轨

  首先是事业单位逐步从小社保体系进入大社保体系,最终把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

  关于社会保障,我国当前是双轨制运行,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现在主要的改革思路是:第一步,不断减少两套系统间的差距;第二步,做实个人账户。很多人说社会保险预算是亏空的,这个说法从哪儿来的?就是去年社保总收入3.4万亿元,总支出3.7万亿元,这么看是亏空的。但是,财政还提供了7900亿元的补贴,不是因为亏空而补贴,是因为老职工转轨必须提供的补贴,所以社保基金不仅没有亏空,还增加了4000多亿元。随着一系列社保改革举措的出台,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

  要提高统筹层次,到今年底,要从现在的市县两级统筹全部提高到省级统筹。再接下来进行双轨制并轨,首先是事业单位逐步从小社保体系进入大社保体系,最终把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

  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是在全国大约70%以上的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工资协商制度。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包括红利、租金、利息。

  □调控举措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稳中求进。跟往年的表述相比,把“创新驱动”放到“稳中求进”前面。这里包括一系列政策,比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教育发展。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的赤字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其中中央赤字8500亿,地方赤字3500亿。去年中央赤字是5500亿,今年增加了3000亿,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要推行营改增这样一个非常重大的结构性减税。地方增发1000亿,主要原因是地方从2009年开始发行的地方债将于今年进入还本周期,今年地方将还1380亿的地方债。结构性减税主要包括营改增,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对纳入目录的高薪技术企业减半征收或免征所得税。

  关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教育支出仍是财政支出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中央财政计划的财政收入增速是7%,中央财政的总支出规模是4132亿。中央财政将撬动地方财政,一起对教育进行投资,总投资规模将达2.3万亿。

  有效管理地方债务

  财政部等四部委曾下发文件,约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接下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借不到钱就会出现大量烂尾工程,怎么办?要想方设法给地方找一个健康的融资平台,债务融资不行了,最好搞股权式融资,找一些战略合作伙伴,进入政府的债务管理和融资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今年的货币发行量M2增速是13%,100万亿的13%就是13万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求今年对实体经济提供贷款的占比只能提高不能下降。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比如以特定商品为交易对象的特殊商品交易所,在国内选择合适的位置、产品使实物商品金融化,这可以使我们从原料产地和加工地转变成拥有定价权、分配权的信息中心、资本中心和定价中心。

  宣讲家(71.cn)特供稿件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