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广西下派8万干部下乡入村整治环境 作秀还是惠民?

2013-06-24 10:08 来源:经济日报
     从今年4月起,广西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并分级下派8万名干部组成工作队下乡入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8万干部入村是不是走形式?清洁乡村所需的巨大投入如何解决?

  近日,记者随广西自治区调研组赴广西防城港、钦州和北海三市实地调研,倾听干群对干部下乡入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反映。

  防城港东兴镇竹山村面临大海,古树参天,自然风景优美,一家家农家乐吸引着人们前来。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到处是垃圾、污水和禽畜粪便,臭气熏天。

  在村民林鼎善家,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夸他家的清洁工作比上次有进步。“清洁好啊,游客来得多了,我们收入就更多了。”林鼎善说。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因为能从中得到实惠,群众对清洁乡村的反应是积极的。

  早在2006年,广西就集中力量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乡环境显著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城乡清洁活动中建立的环境清洁保持机制和问责机制得以延续下来,建设环境优良的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共识。

  侯金波,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现为驻东兴市工作队队长。在海边烈日的暴晒下,他的脸已变成黝黑色。

  “很多人以为我们就是拿个扫把扫地,实际上我们主要履行宣传政策、走访农户、整治环境、建立机制、改善民生五项职责。”

  到东兴后,侯金波积极向村民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开展房屋改造,争取资金帮助村里改善水、电、路和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他还通过调研,在海产品和水果等进出口贸易上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他也看到了网上对驻村工作队的各种议论。“我们至少要在这里待两年,要说是走形式,能持续这么长时间、能给百姓带来这么大的实惠,这个‘形式’也应该走。”侯金波说。

  记者还了解到,8万名工作队员中,有3万多名是原来就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增派的5万名工作队员由自治区、市、县分级派出,进驻全区111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1.4353万个建制村。

  “驻村工作队要发挥宣传、动员、组织和引领作用,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如果让群众认为工作队员只是上门帮扫地清理垃圾的,那么我们的工作是不成功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说。

  要清洁乡村,投入是少不了的。广西并不宽裕的财政,能否支撑乡村环境整治所需的资金投入?

  广西人均收入最高的东兴市,计划为整个清洁乡村活动投入2000万元。他们共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671座,集中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3套,购置垃圾清运车13台,三轮车193辆,在各村聘请了218名保洁员。

  东兴由于人均收入高、辖区不大,投入的压力相对较小。而在其他地方,情况就没那么好了。钦州市每年本级财政给每个县和区投入1000万元,北海市也计划为此投入9000万元。这样的投入压力不小,但仍然难以满足让村庄变干净、变美的需求。

  这样规模的清洁乡村活动完全依靠财政投入并不现实。目前,社会力量已被广泛动员投入到清洁乡村的活动中。在北海市铁山港区秋风塘村,通过“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外出创业人员赞助一点和群众集资一点”的方式共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

  为节约成本,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角镇平山村为减少垃圾清运的成本,花1.8万元购置了一台简易垃圾焚烧炉,可满足全村325户的垃圾处理需求。而对于农村污水,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沫表示将通过生态湿地的方式来处理。“生态湿地开始投资虽然高一点,但一次投入后就不需后续投入了,适合我们村。”李沫说。

  “清洁乡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惠民生,要依靠群众、以群众为主体。我们不包办一切,也不规定某一固定模式或标准,就是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依靠群众逐渐建设起美好家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说。 (童政 周骁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