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火背后
德惠市米沙子镇岫岩村的吴艳亮和谭丹的全家福。夫妻俩双双遇难,留下4岁的儿子
宝源丰公司厂房东侧一块玉米地里,10多公分高的玉米苗因烟火熏烤出现枯黄
距离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大火发生已经11天了,但这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依然触目惊心。
121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其中很多人家里的土地被征。在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一个能解决3000人就业问题的工厂的落成,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另一方面,对消防安全的漠视却将他们置于危险境地。
截至6月9日14时20分,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已造成121人死亡。
至今,事故起因依然没有定论,但能够确认的是,遇难者和幸存的工人,绝大多数是周边村庄的村民,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在车间他们是工人,回到家便又成了农民。
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米沙子镇在城镇化进程中,众多的村民用承包的土地甚至祖宅,换来一沓沓令人心跳的钞票,随后眼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而曾经耕作的土地已经变成工厂或者楼房,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家打工。由于没有更多的技能,只能靠出卖劳力谋生。
夫妻双亡留下4岁孤儿
6月6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岫岩村。吴艳亮家的炕上空荡荡的,旁边的梳妆台上,摆着一个瓷质工艺品,是胖乎乎的一对老年夫妻坐在船上,船身上写着“风雨同舟”,这是他新婚时收到的礼物。
但在6月3日清晨,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那场大火中,28岁的吴艳亮和24岁的妻子谭丹最终没能逃出死神的魔掌,双双遇难在宝源丰禽业公司的2车间,留下了一个4岁的儿子。
同村的周世平是吴、谭夫妻俩在2车间的工友,平日里他们都住在厂里,周世平住一楼单身宿舍,而小两口住在5楼的夫妻房。
6月3日那天一大早不到6点,周世平见到小两口有说有笑地进了车间。但不到10分钟,突如其来的大火便让他们阴阳相隔。着火的车间是宝源丰唯一的厂房,用钢架结构做框架、用彩钢板做顶棚和墙体,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里面除了1、2车间外,还有办公室、食堂、更衣室和卫生间。平日里公司食堂凌晨5点20开饭,5点50车间开启生产线。每天工人有上班的点,但下班时间总不一样,有时可能到晚上9、10点,有时中午12点过后就下班,这要看当日运来的生鸡多少而定。在这条生产线上,周世平负责清洗和运送工具盘,吴艳亮所在的班负责切鸡胸,妻子谭丹紧邻在后一道切翅工序上。
周世平说,也就是挂链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就听见“咔吧”一声,整个车间就停了电,然后就看到车间西边的高处,有黑色浓烟裹着红色火球,他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周世平放下推车赶紧就跑,慌乱中他很快确认了逃生的方向,那就是冷库。因为他在这个车间干了快3年,知道离他最近的那个门是锁着的,而冷库有进料和出料口是开着的。
穿着水靴的工人们在黑暗中慌乱逃命,周世平被一个倒地女工绊倒,他顾不了太多,爬起来继续跑,车间另一个叫邱悦的姑娘拽住他的衣服,他拉起她冲着光亮处跑去,钻过一个磅秤跑出冷库的门。
但吴艳亮和谭丹最终没有跑出火海,葬身在毒烟之中。
遇难者遍布方圆10公里的乡村
在吴艳亮小两口的卧室里,炕上的被褥已完全卷起摞在炕角,空空的冰箱拔了电源放在屋角,墙上的结婚照中,吴艳亮身穿西服,左胳膊扎红右胳膊扎绿,这是“穿红戴绿”习俗的简化版。
吴艳亮的姐姐吴凤英说,自从3年前弟弟和弟媳去了宝源丰打工以后,几乎就没在家里住过,他们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公司,即使回家看老人和儿子,到了晚上也要骑着摩托回厂里宿舍住。在村里的同龄人当中,弟弟头一个买了笔记本电脑,因为小两口一个月能挣6000元左右,这在当地确实是一笔不低的收入。
25岁的遇难者温加起是米沙子镇高家店村村民,火灾发生那天是他进厂干活的第三天,还没有拿到工作胸卡就成了冤魂。同村在宝源丰打工的有6人,刘增荣和王艳丽与温加起遇难,王凤雅和高福来重伤住院医疗,毫发未伤的李中洁在第二天感到肺部极度不适。
据温加起的叔父温占昌介绍,温加起初中毕业后,专门去烹饪学校学习,拌凉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因为镇上的餐馆难以挣钱,两年前,温加起便进了宝源丰打工,并在这厂里认识了邻村姑娘王维娜,随后两人结婚生子。去年秋收前,温加起辞工回家经营出租车,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是农村客运的旺季,但到了夏收前后则很难拉到生意,加上孩子出生给温加起增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主动和原来的班长苗永红联系,很快得到回复,让他从6月1日起回到宝源丰上班。
在温加起家的院中,停放着那辆用来拉客的捷达轿车,轮胎花纹已经被磨平。在温加起的屋子里,茶几上放着的是当地产的奶粉,400g装的市场价格是30元,仅是同类进口奶粉价格的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此次事故最小的遇难者是17岁的郝艺迪,最年长的幸存者是54岁的刘桂芳,40多岁的工人很多,遍布在宝源丰公司方圆10公里的乡村。
据幸存的工人们介绍,进厂干活不需要任何考试,只要经过车间主任同意,然后交上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在两份制式合同上签上名字后,第二天就可以进厂上班,上班也不需要交押金,但公司并不将原本应由工人保留的合同交还给工人。张淑山、秦秀杰、刘桂芹等多名幸存者,都是二次回到宝源丰干活的工人。据他们说,宝源丰基本都是在每月15日发上月工资,因此若工人自行离开公司,就会损失半月工资。即使如此,仍旧有工人随时离开。
只要有耐心和体力 月收入两三千
按照众多工人的叙述,宝源丰似乎并非想象中的血汗工厂。郝明生是宝源丰公司的班车驾驶员,他的媳妇在米沙子镇开了一家布店,为了兼顾家里的生意,持有A2驾照的他,经朋友吴老四介绍,便去宝源丰公司开车。平日里,他在凌晨4点骑着摩托离家,大约10分钟就到了公司,然后驾驶尾号967的中巴车沿着小八家、五马将、高家店、杨鲁村和大王屯等站点,将沿途的25名工人接到公司,整个线路大约1个小时。工人进厂后,郝明生便骑着摩托车回家,中午过后,他随时按照公司安排,再回到公司开班车送工人回家。
宝源丰共有同类班车7辆,分别按照不同的线路免费接送工人,这点似乎比城里的工厂还便利。事实上,相隔7、8公里外的嘉腾公司院中,同样也停放着7辆班车,免费接送工人的大巴基本成了企业的标配。与其说免费班车是给工人的福利,倒不如说是老板为了便于工作,因为务工者既是工厂里的工人,同时也是农村的农民,大多都要回家兼顾农活和家务,所以尽管厂里有免费宿舍,但很少有人愿意住在工厂,以致周世平一个人住了个单间。
让单身汉周世平感到开心的还有,一日三餐总共只扣3元钱,吃的虽不算好,但总也能吃饱。周世平说,食堂里的早饭是馒头、稀饭和咸菜,午饭和晚饭一般是米饭和炒大白菜,不时也会有炖鸡脖子和鸡骨架。
“黑哥”是工人们对2车间前任主任的称呼,他建厂初、投产前就是该公司员工,在去年年底因故离职。他对记者介绍说,宝源丰公司在管理方面比较人性化,每年给工人都做一次体检,逢年过节还给大家发些面粉和食用油,工人每月有4天假,满勤一个月的工人收入大约在2000到3000元之间,相当于镇上一平方米的商品房,应该算是一笔不错的报酬。他承认,有时工人一天干十三四个小时并没有额外加班费,但有时候因为鸡少,工人中午12点午饭过后下班回家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即使在因禽流感高发而停工生产期间,在册工人工资也照发不误。记者就此向多名工人求证,均得到认可。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岫岩村村民的说辞里,周世平是个智力有障碍的人,他的妹妹周世芹也承认,哥哥连数钱都不会,工资的钱数都得让公司会计写在信封上。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进工厂当工人,也不影响他每月2100元的收入。
为什么智障或者54岁的农村妇女都能进厂当工人?
51岁的幸存者李中洁或许给出了一个准确答案:200多米长的生产线贯通1、2车间,长条工作台面上方是传送挂链,每天有8、9万只生鸡在1车间经过宰杀、拔毛、开膛、清洗之后被挂在链条的挂钩上,再进入到2车间。一串串白条鸡匀速经过 车间工人扒翅、切翅、切胸、切腿、扒皮等工序,到了最后的环节就只剩下了鸡架。这样的工作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有耐心和体力。
不工作的话一天就得吃掉一平方米
按照很多工人的说法,这并不复杂的工作,每月两三千元收入即使在城市也不算低,那为什么还有人辞工不干?
李中洁解释说,对于农民来说,腥臭的环境都能适应,但每天双脚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双手则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天重复几万遍的切翅、切胸,让整个人都变成了机器。稍有疏忽,轻则受到案长或班长呵斥,重则就会罚款。
但为何又有人一干就是3年?幸存者张淑山又给出一个答案:米沙子镇附近的村庄,三四口之家的耕地平均为1垧左右,在东北农村,一垧地等于10000平方米,而他们村的承包地被征用,一垧地补偿376000元。“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不?就是1平方米37块6毛钱,我一家人勒紧裤腰带,一天就得吃掉一平方米!一年365天,光是吃这些钱也就只够吃27年,还不算别的费用。”
这种说法在当地并不奇怪。宝源丰禽业公司位于米沙子镇外,102国道就在公司大门外。沿 国道从长春出发,沿途公路两边到处都是工厂或在建的厂房,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德新区等新建的工业区内,大量的彩钢房构成的工厂,一片片相连。
米沙子镇归德惠市管辖,东距德惠市区约40公里,但西距省会长春市只有22公里。
资料显示,1992年,经长春市批准,成立米沙子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2007年成立米沙子工业集中区。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兴顺号村、跃进村、四家子村、梁家村的耕地被大面积征用,随后变身为国有土地,再由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
宝源丰禽业公司就是工业集中区的招商项目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铁岭市企业家贾玉山投资6000万元,在米沙子镇工业区成立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
村民袁某称,宝源丰禽业公司在征地时,就引发过当地村民抵制。该公司所在的土地属于米沙子镇四家子村西河堡屯,宝源丰在当地先后征过三次地,2008年征地补偿是19元一平方米,2009年上涨为27元一平方米,到了2012年,则是37元多一平方米。
然而,再多的补偿,没有收入的话,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在这片土地上建起来的工厂打工。
解决3000人就业的大厂被消防安全击中软肋
发生火灾的宝源丰禽业公司便是这样一个工厂。
该厂厂房2009年建成投产,到2010年年底便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宝源丰已建有两条日可屠宰加工10万只肉食鸡的自动生产线,年可生产肉鸡产品670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直接带动养殖户1500余户,农民增收2300万元,解决3000多人次就业。”该企业曾先后获得吉林省“百强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春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
然而,这样一个经济效益渐入佳境的民办企业,却始终将安全生产仅仅当做口号悬挂在大门外的围墙上。记者所采访的40余名在宝源丰打工的村民,无一接受过该公司的消防培训,更有幸存者抱怨说,近两万平方米的车间里,竟然没有一盏应急灯,1、2车间加上冷库,至少有10个大门,但火灾发生时,只有两个门开着。
长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分析火灾事故时说,这起火灾暴露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的问题,这家企业的消防通道、消防措施不到位,检查整改也不到位。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厂房的材料全部是可燃材料,火灾隐患非常大。
火灾过后,记者在宝源丰厂区看到,过火的车间只剩下钢框架结构,车间内堆满了过火后的废墟。近两万平方米的失火车间,残留下的除了生产设备,就是被烧得扭曲变形的铁皮。
在厂区正东围墙外,记者在地里发现很多类似焦炭的蜂窝状黑块,轻飘飘的几乎没有重量,稍微用手搓捻就成为粉末。仔细查看后,还发现尚未完全燃烧的黄色泡沫块,与在建厂房的彩钢板夹层完全是同一材质,疑为火灾中随风飘过来的残留物。当黄色发泡块与明火相遇时,一股火苗夹着黑烟瞬间冒起,刺鼻气味同时扑面而来。由此推测,偌大的车间竟然全部由易燃材料建成,当火灾突发时,厂房不仅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燃料库。
厂区东侧一块玉米地里,10多公分高的玉米苗因烟火熏烤出现枯黄,与周围其他地块玉米苗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遇难工人极有可能是被毒气熏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标显示,如果企业厂房中使用或生产“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该企业厂房就属于有甲级火灾危险厂房,必须严格按照国标采购符合耐火等级的材料。该国标还显示,企业厂房的“防火墙”、“承重墙”、“隔墙”、“外墙”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制作。
而在米沙子镇公路两侧,提供“彩钢房”的广告随处可见,投入使用的和在建的“彩钢房”亦比比皆是。
在安全生产和降低成本的权衡中,很多企业主最终还是甘愿冒险。
然而,对于大多数米沙子镇的村民们来说,外出打工仍旧是维持生计的不二选择。只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今镇子周围的工厂都是彩钢板做的厂房,很多人担忧会再发生这样惊天动地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