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方缘何看好人民币(观点)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2年的报告中指出,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积极的,与中国的经济重要性相符。美国加州大学的阿兰· M·泰勒更是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供求面临危险的不均衡,即新兴市场国家对储备货币的需求严重大于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供给,而人民币国际化将大大缓解这种危机,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也呼唤着人民币的国际化。
事实上,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白俄罗斯、俄罗斯、菲律宾、蒙古国、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国政府,都正在计划或者已经将人民币资产纳入了外汇储备当中。沙特阿拉伯也已经成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小组,考虑持有人民币资产配置的潜在可能性。
日本财政部顾问、信金中央金库高级审议官露口洋介认为,日本应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上升期,通过日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来推动日元的国际使用,并以此来促进东亚区域其他货币直接交易,甚至推动东亚区域的货币合作。泰国一些学者也呼吁政府积极考虑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积极意义,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成为一种共识。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了各国政府外汇储备的币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的难题,还为推动东亚区域的货币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根据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教训,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前内阁经济财政咨询议员伊藤隆敏给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建议。他认为,金融市场改革应该先内后外、先长期后短期、汇率制度改革应优先于资本项目的放开。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罗伯特·麦考利分析了日元国际化的历史,也给出了相同的建议。
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本前提。美国哈佛大学弗兰科教授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三大条件是经济规模、币值稳定以及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最直接的短板就在第三个条件上。
虽然金融市场发展尚需时日,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也要渐进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人民币国际化在某些领域的推进。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贝纳希—格雷的研究认为,自由可兑换并不是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里权重货币的必要条件,只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弹性化,那么人民币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尽快加入特别提款权。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弹性化,人民银行允许人民币的汇率日波幅加大,这就为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的权重货币之一,创造了更为充分的条件。
正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又有国内各项改革作为支撑,因此,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都比较乐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保拉·苏巴奇研究员预测,到2040年,美元、欧元、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分量相同的储备货币。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萨伯拉曼尼安更乐观,他认为,人民币将在2022年取代美元。他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东亚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已经隐约出现了一个以人民币汇率为锚的“人民币区”。
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过程取决于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进展。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的开放,又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进展。即便如此,日本经济学家伊藤隆敏仍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成功的可能性大于日元:其一,中国经济总量比日本更大,而且还在变得更大。其二,中国政府较早认识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利益,并开始有意识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不久的将来,亚洲将出现一个在很大程度上盯住人民币汇率的区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0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