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舆情 >

城市发展须重视满足公众刚需

2014-09-09 08:10 来源:人民日报
    城市发展须重视满足公众刚需(关注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聚焦广场舞扰民(下))
 
  公园、广场、街角,成群结队的大妈伴着音乐大跳广场舞的场面,早已成为大江南北的一道独特城市风景线。而且,精力充沛的中国大妈们还执着地走出国门,巴黎、伦敦、莫斯科、纽约都曾留下中国大妈大秀广场舞技的身影。与此同时,与广场舞相生相伴的噪声污染给居民造成的困扰也越来越大。因不胜广场舞的袭扰,不少市民“兵戎相见”,动用高音喇叭、低音炮来PK“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甚至还向舞者身上扔水袋、泼机油、泼粪,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按理说,居民通过广场舞来休闲、健身,只要不打扰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无可厚非,但从现实看,要做到这点确实很难。一部分市民广场舞跳得“惊心动魄”,一部分市民因不堪广场舞之扰而恼羞成怒,表面上看是广场起舞者和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但从中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城市规划忽略公众刚需,公共活动空间建设长期缺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城市越来越大,地标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高,楼房越来越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升级换代了,开始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可公共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昔日漂亮的街心花园少了,曾经幽静的居民院落没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上班压力山大,下班后希望放松一下,却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场地。忙碌的都市人想找一处清静的地方,近乎奢侈。
 
  在城市规模超常扩张的同时,公共空间比重不高、布局不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城市发展“见物不见人”。政府部门重视了城市经济发展载体的功能,却忽视了城市居住和休闲功能。政府包括商人希望将更多空间用来发展经济,希望把有限的土地进行无限的经营,见缝插针,吃干榨净,绝不“浪费”。公共空间本应适应公共生活的需求,但有些地方缺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规模与体系的研究,片面追求建筑规模和气派。支撑繁华的是日益密集的钢筋水泥以及由此带来的GDP,城市的主人却难觅休闲之处。这种表面的繁华,难掩背后病态的虚空。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标志。公共空间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大众的满意度。让城市更加宜居,需要让公共活动空间更丰富、层次更多。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大厦林立、寸土寸金的当下,更应强化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从改进制度、创新方法入手,有效地拓展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特别是新建、扩建城市更应如此。老城区在地上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尽快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城市规划,结合交通、商业、人防等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公共活动空间的开发,一地多用,以较小投入,争取最优效益。
 
  湖北宜城市 杨明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9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