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 雯 田俊荣 王 珂
6月22日,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大漠驼铃声脆到海上云帆高张,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100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抒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历史总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昭示着未来。今天,一个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
从地图上看,“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这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我国现为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近10年来,我国与这些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对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均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总量的年均增速。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对世界发展的果敢担当,对现实机遇的主动把握,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视野、气度和胸怀。如今,蜿蜒徐行的驼队,已变为疾驰如电的高铁;九桅十二帆的宝船,也被大型集装箱货轮所取代。而承载着互信、互鉴、互利等理念的丝路精神经风沐雨,历久弥新,迸发出蓬勃生机。
有人说,新丝路的题中之义,恰如丝绸一般柔美。它是一条开放之路、发展之路、和平之路、共赢之路、安全之路、交融之路。“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其中,经贸合作是基石,民意基础深厚。古丝路首先连接的是商贸,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有的能源资源富集,有的人口红利凸显,有的产业基础良好,有的地理区位优势独特,有的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建设新丝路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催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
建设“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
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扎实推进,前景广阔。目前,沿线国家踊跃响应,丝路意识落地生根,有的着手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进行有效对接,一些合作项目陆续开花结果。国内相关省市热潮涌动:新疆定位“核心区”,陕西打造“新起点”,甘肃经营“黄金段”,广西争当“先行者”……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新丝路正在助推区域大合作。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光彩。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3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