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受利淡因素冲击,各大指数均拉出中阴线。主要利淡因素有:1.本周三IPO正式开闸,且新股发行速度快于市场预期;2.四大行去年12月份新增贷款1800亿元,预计今年投放将进一步放缓;3.去年12月份汇丰中国服务业PMI为50.9%,创28个月最低水平;4.新三板步入扩容期,或从356家暴增至616家;5.股市资金持续流出;6.市场预测去年四季度GDP增速降至7.6%,去年12月份CPI涨幅为2.7%。当前,投资者不妨继续控制仓位,关注防御性特征明显的医药、食品饮料,以及航天军工、环保节能、信息安全等板块。
从A股历史上看,大盘股与中小盘股分化比较明显的一个阶段是2009年11月份至2010年4月份。当时代表中小盘的中小板指数从2009年11月23日至2010年4月13日上涨9.97%,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3%,分化持续时间近5个月,市场表现相差14.27个百分点。而美股市场上,在2000年左右的科技网络股泡沫阶段,纳指和道指从1999年10月29日开始出现分化,至2000年3月10日纳指达到5132点的历史高点,期间涨幅78.5%,同期道琼斯指数下跌5.8%,两者差异达到84.3个百分点,持续时间也近5个月。
回到创业板,创业板指从2013年4月17日起与主板指数开始明显分化,至2013年10月10日达到最高点1423.96点期间涨幅68.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0.2%,两者差异达到68.5个百分点,持续时间略多于5个月。从历史看,不论从估值角度,还是从持续时间角度,创业板与主板的市场表现分化均已达到历史极致。
几百年的股市历史告诉我们,泡沫终将破灭。尽管短期内,高送转预期、IPO重启的博弈因素等使得部分创业板个股仍然活跃,但放眼2014年,创业板经历一轮惨烈洗礼是大概率事件。如何规避创业板的估值回归风险,将是投资者2014年的重点任务之一,避免大幅度亏损也是投资成功的必备能力。纳指泡沫破灭时的走势和2007年A股泡沫破灭时的惨痛教训需时时记在心里。
上证指数M头迹象明显,本周一略放量跌破颈线2070点,未来或将进入加速下跌期。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仅有3年春节所在月份上证指数下跌,2001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下跌0.38%、0.80%和0.83%,跌幅都较小,但不宜对春节前股市过于乐观,2000点至2050点区域支撑并不强。从中线看,一旦大盘抵抗性反弹结束,中期市场或还将再次下探。特别是,创业板指数或复制2010年11月份后中小板指数的走势。操作上,对多数创业板个股,投资者需保持风险意识。
(作者系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