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工业生产、进口、房屋新开工、发电量等,一系列经济指标都表明中国经济企稳、温和复苏势头明显。目前外资对于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势头持正面观点居多,极度悲观的情绪已有所消退,认为实体经济反弹力度强于市场预期,且预计经济会进一步回升。
此外,伴随银行间市场利率超预期回落及多项微调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外资对于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意图亦有新解读,预计未来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金融和经济改革方向会温和持续。
昨日公布的汇丰PMI预览值为50.1,这是在连续三个月徘徊在收缩区间后的一次较大反弹,并创下了2010年8月以来最大升幅。综合来看,多数观点对此持正面态度,认为利好市场,预示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将延续。
“这说明此前出台的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初步显效,企业开始回补库存。但外需疲弱仍持续,预计未来几个月随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可能在目前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昨日表示。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经济增长的回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前几个月信贷强劲扩张的滞后效果,而信贷也助推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活动复苏,政府出台稳增长微调措施使企业信心增强,前景展望改善也对企业补库存起到了一定作用。
伴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超预期回落,市场对于流动性管理透露出的政策意图有了新的解读。
此前,市场认为,6月底出现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是政府对经济的“压力测试”乃至“釜底抽薪”,以便启动艰难的金融和经济改革。“政府反复强调保证今年7.5%的增长底线,且迅速采取行动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复市场情绪,市场对于流动性环节的反应是正面的。”汪涛说。
在政府陆续公布多项经济微调措施之后,市场关注点集中于“经济复苏的力度多强、时间持续多久”之上,且认为这取决于内外需的强度和未来政策走向。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刘利刚(微博)就表示,预计中国经济能够达到7.5%的增速,一旦减速至7.0%——7.5%区间,政府可能出台支持性的举措。
而过去数周政府出台了多项以“稳增长”为重点的微调政策措施,市场反应总体较为积极。比如,推进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短期内有助于促进投资、消化过剩产能,长期有助于改善效率、提高生产率。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虽然预计未来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政府看起来是在有选择性地支持包括铁路、城镇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和节能行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公共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强劲增长。”
屈宏斌预计,随着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IT基建的加快,以及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措施全面显效,未来几个月经济会进一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