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图说中国 >

高温下,谁的汗水在飞——青岛港码头工人实干成就梦想纪实

2013-08-15 15:44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

这是青岛港的声音,也是两万多海港职工之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鸣响。

8月1日至5日,记者先后来到了青岛港老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参观了集团现代化的生产指挥中心、观摩了技术工人的绝活表演,领略了记录工人成长进步的“星光大道”,在码头、在车间、在宿舍,分享了他们的共同梦,拍摄了他们的群体美……

这是一个超级大家庭。6000多名知识分子、8000多名技术工人、9000多名农民工。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中国码头工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优秀群体。

这是一个崇尚实干的平台:智慧和汗水均能得到充分尊重,不管是扛包的、种田的,还是院校的、军营的,只要愿意干、好好干,都会得到提升和奖励。技术工人乔伦,5年前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如今却是前港公司人人称赞的“发明家”

这是一片生长智慧的沃土。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发明、一个提升效率的绝活,都会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 “琳琳快磅”的创造者王琳琳通过技术革新,每车过磅时间减少两秒,使年运输能力提高60万吨。一名普通的司磅员,用自己的智慧开启了青岛港“秒的时代”。

“孙波效率”、 “进军灌装”、 “万年速装”、 “召利全能”、 “美琴大饼”…… “金牌工人”层出不穷,创新源泉涌动不止。

这是一个热爱祖国、胸怀梦想的团队。门机司机刘洋在日记中写道:“门机是港口生产线的龙头,是港口进出口的闸门,提高运转效率,为进出口贸易做贡献就是我们门机司机的中国梦”。门机三班司机孙志君说:“建设祖国不只是工程师、科学家的事情,我的岗位虽然普通,但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同样也是建设祖国的表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的快速发展,青岛港的吞吐量从1978年的2000万吨到2012年的4亿吨,居全球第七位;集装箱货物从1978年的几十个标准箱,到2012年达到了1450万标准箱,居全球第八位。原为北方支线港口的青岛港,如今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组图:高温下的青岛港码头工人。(人民日报记者 雷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