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号独乐峰,别署乐峰。1971年生。福建省南安市人。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荣誉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法国书画家联合总会顾问、首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专项课题高研班“山水课程指导教师。好书画,善诗词。著有《磬芦集钞》诗集。自幼习笔,书法钟情于二王书贴,兼习赵、欧两体,兼习油画、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尤擅山水画。多年来,潜心于传统的研习创作,诗书画的凝练,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境山水”艺术风格。禅机画理、融会贯通,取法宋元,传承正雅,笔墨精到,山川氤氲,淡寂高古;其作品自然洒脱,空灵淡雅,诗意盎然,迥得真趣。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2015年6月25日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专访。
2016年8帧花鸟作品入选中国邮政、中国国际集邮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出版的国家名片时代先锋《限量版珍藏邮册》三万册发行。
2016年12幅《公鸡》国画作品入选美国集邮集团出版发行的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及纪念珍藏邮册”三万册发行。
作品《天伦之乐》、《松风入怀》2016年参加巴黎法国书画家总会“水墨对话”书画展览、
2016年作品《钟馗神威》参加19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艺术展、
作品《公鸡-竹》参加庆祝建党95周年邮品首发式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展、
2016年作品《青松》参加由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制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青松风骨书画展”、
作品《秋也多情》、《大漠孤风》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
2017年10月作品《云岭观瀑图》参加巴黎卢浮宫秋季沙龙国际美术展、
2017年10月在巴黎举办“丹青诗蕴——潘文良个人书画展”
2018年2月在邢台举办“高山景行——潘文良个人书画展”
2018年6月在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传承与经典——潘文良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2月作品《流云飞瀑图》参加法国巴黎大皇宫国际美术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书画报》、《香港财经报》、《协商新报》、法国华人卫视、泉州电视台、全国数字电视《收藏天下》频道、《东方收藏》、《中国艺术研究》、《翰墨青州》、《海西商界》等多家媒体杂志曾做专题报道。
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加慈善活动。书画作品收藏者遍及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潘文良作品
央视《收藏天下》频道报道如下:
潘文良是一位十分感性而又充满智慧的青年艺术家,常常把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与思考注入绘画的笔墨之中。作品不仅有其艺术的力量,还具有理性的深度;既是现代审美心理对自然美感的新认识的结果,也是从心灵深处对回归自然渴望的产物。
潘文良的书画作品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别样的美学意味和价值。他好书画,善诗词,使得其作品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野和胸襟,也显示出他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尤擅山水画。他不刻意在创新上下功夫,也不臆造所谓的时代精神,而是在笔墨表现语言上千锤百炼,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潘文良常年研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使诗书画融为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艺术的精髓和风韵。
读潘文良的山水画作品,如《春深逢饮图》、《听泉图》、《望岳》、《晴雪探友图》、《溪山探幽图》等,苍茫中孕生机,深沉里出灵动,峻峭处见平和,有一种充沛的元气和生命活力,一份超然的包罗与精微的观照,一种刚柔相济的诗性抒发。或巨嶂高壁,或山峦重叠,或飞瀑幽涧……潘文良在生活、自然和形式语言对接与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富于诗意与秩序的形式美感,在造化和心灵的相互涵养中寻找自我,在平凡自然中掘发出诗意和情趣,营造了一个肃穆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山水意向世界。
潘文良作品
中国画是线的艺术。潘文良从美学的高度,重视书法的具体笔法和审美风范在其绘画中的体现。他的书法取法乎上、古今兼容,笔墨点线之间,始终充满着勃发的激情与生命活力。不论是古诗词摘录还是自创诗句,有的墨韵浓烈,气势磅礴;有的运笔跌宕,气流通达;有的笔道遒劲,骨力弥满。他的行草较好地融会了“二王”、颜真卿、米芾、王铎的遗韵,以帖融碑,内藏血肉筋骨,外露拙朴之象;既雄强豪迈、浑厚宽博,又旷达坦荡、刚毅潇洒。其大字庄重,小字清劲,行笔流畅,结构稳健,整体自然洒脱,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文人的气质和修养,显示着书家自由挥写、落落大方的艺术风貌。
辗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有如旋律般交织在一起,汇聚成音符。潘文良用这样的笔墨节奏,书写着一种情感化的书画艺术。他用手中的三寸柔毫讴歌大自然,为祖国河山谱写新曲。“山因积累而成高,泽以长流乃致远,”我们衷心祝愿潘文良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更大的成就!
潘文良作品
观潘文良先生的国画作品,给人一种厚重、浓郁,但笔意恬静,透着一种单纯而高贵的气象,在中国当代画坛上,他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无论花鸟、书法、山水,都是别具风韵的,细品潘先生的国画作品,就不难发现她在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在他的笔下,无论山川流水、还是傲气的雄鹰、苍劲挺拔的树,无不蕴含着那种沉静恬淡的境界,这种境界常有一种气静神凝、意淡韵到之妙。
意境是中国国画的灵魂所在,潘文良先生用笔腕力劲健,力透纸背,笔笔翔实,却又富于变化。无论是画面的气势营造,还是笔墨的经营,无不是心于物的交融,这也是画家审美感悟和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他运用传统笔墨,表现山河新貌和社会新景,把对传统的认识,感悟与情感,理想投射在自己的作品中,把现实世界中的自然之物转化为笔简墨妙的意象,寄托了对自然、对生命、对精神的歌颂崇敬之情,使传统的古朴清拙与现代的风流奔放互相结合,在朝气蓬勃的意象中又透着古朴的史感,使他的作品有继承、有发扬、既具有厚重的韵律又具有优雅的风采,挥写出牵动当代人情思的自然之歌与生命之情,表现了内心融而为一的情感世界。观潘先生的作品,不仅被他的开拓、继承精神所感动,更被他画中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真情实感所震撼。他的作品笔墨变化灵巧,形式丰富多彩,在创作时注重笔墨的运用,以自然界的生命力作为表现主题的内在构思,思考与人生的体验,在意象的摄取中,力求把传统的感悟与真情的流露自然的结合起来,让欣赏者捉取到一种大气、深沉的意境。在笔墨上、在布局结构上,潘文良先生有着自己认识与创新,兼容并蓄,强化了作品的空间感及色彩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把握笔墨复杂变化灵动空间,创作出艺术之美的同时把视野中的自然之美转换成内心世界充满诗意的灵动画面,让欣赏者从一个个侧面领略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落笔且看风雨疾,夜来檐溜作涛声”, 潘先生的画作使传统的古朴清拙与现代的风流奔放互相结合,追求一种以意运笔,纵情率性的境界,没有丝毫匠气、俗气,而是质朴天真,画面的厚拙气充溢着一种文雅气息。潘先生在绘画的同时讲究书画同源。自古以来,赏析书画都重在写意之灵魂,简而言之,就是要从作者的走笔点画、墨色组合和结体布局等来细细品味。潘先生完美的文字结构、巧妙的运笔手法、连贯的行云气势、得体的章法布局,运笔上是上下呼应,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做到了形散而脉不断、神不散,整体上的和谐统一,显示出他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真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外”。
潘文良作品
潘文良作品
潘文良作品
潘文良作品
潘文良作品
潘文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