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艺术 >

赵国春 山东老家寻根 醉情齐鲁厚土

2014-12-18 14:25 来源:综合
    编者按:哈尔滨市北大荒博物馆的陈列室里,陈列着二九一团用过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三十一枚部队公章,是用山东的梨木人工刻制。分布在这三十一枚公章四角字的笔画不同程度的磨损烙印,向参观者讲述着北大荒开垦初期的沧桑历史。1954年党中央、国务院指令,农建二师的万名官兵,集体移垦北大荒。农建二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步兵九十七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建制开进北大荒的第一支部队。辖二八九、二九O、二九一3个团。
 
    一九五七年出生于北大荒的赵国春,便是这万名官兵的一名优秀子孙。他生于斯长于斯,伴随着北大荒一起成长,把人生年华和全部情感奉献给了这块黑色的土地。赵国春现任北大荒博物馆馆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北大荒作家》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主席团委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4年10月,赵国春回山东老家寻祖探亲,心潮澎湃难抑信手写下一组抒怀日志。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一) 人和心能一起飞
         
    从山东老家探亲回来一个多月了,可我的心还是沉浸在重逢的喜悦和离别的伤感之中。可能是我们分别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是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反正总感觉我人回来了,心好像还留在了老家。
 
    这次回老家和以往不一样。我记得第一次回去是几岁的时候,和母亲还有妹妹一起。第二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和夫人带着孩子。这次却是我们近50年来第一次兄弟姊妹一起回来。
 
    我真的怕把这段美好时光的回忆挥霍了,就把每天的见闻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珍藏起来。历史是不会永远定格在2014年10月中旬的,但愿我的文字能弥补这个不足。
 
    第一天从哈尔滨飞到东营(人和心能一起飞)
 
    偏偏不凑巧,那天的飞机起飞就晚点一个小时。我们在机场等待也够不上焦急,就怕东营大哥家接我们的时间太晚了。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不算长,可我还是觉得飞得有点慢,真盼着一下子就能见到他们。
 
    19点左右,飞机降落了。我们依次从机场往外走,我看到了一个举着“接东北赵国春等一行”的牌子,真觉得有点好笑,本来是回家探亲,弄的却有点像公务接待一样。还没等我张口喊他们,我就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
 
    接我们的人本来怕多年不见,认不出来我们了。可他们一眼见到我的时候,就认出了我这和大哥长得有点像的脸庞。接机的人有妹妹赵红卫,二侄子赵恩跃、二侄女赵海英、大侄女女婿孟欣。
 
    到了大哥家,吃完了晚饭。大哥拿出了当年我爸爸妈妈箱子里存放的一个手抄剧本。还拿出了一张我姐姐小时候和我已经故去的哥哥的照片。姐姐也惊讶了,早就听说有这么个早早就走了的小弟弟,见到照片还是第一次。看来大哥是个有心人,是个重亲情的人。这两件保存了半个世纪的物件,一定是我家的珍贵文物。
 
    天已经很晚了,我们真的不忍心打扰大哥大嫂的休息,提出让孩子们马上送我们去宾馆。可等我们上了车后,他们还是不放心地跟着上了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宾馆,也迟迟不愿意离去。我们简单地聊了一会,不敢把深聊得话题引出来,把好多想说的话留着明天说,再次催他们回家休息。走进电梯的那一会,大哥和小妹说起从我的散文中看到的一幕:是小妹小时候在哈尔滨医院看病,我把她送到医院就往外走,一回头,看到小妹倚着门框在抹眼泪时,大哥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来,小妹妹马上过去和他拥抱,帮他擦了擦眼泪。此时,我的眼泪也要掉下来了。
 
    这一夜,我也激动得想了很多。听着大哥这熟悉的乡音,不能不让我马上想起我的父亲母亲。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二) 游东营 寻找父亲的足迹
 
    早饭后,大侄女儿赵海燕给我们买来了一袋子沾化冬枣,放到了我们的房间。
 
    二侄子赵恩跃、二侄女女婿各一开台车,拉着我们首先参观了东营市清风湖公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主题为“盛世菊香,风韵齐鲁”山东省第八届菊花展。菊花展有9个参展项目,分别是专项品种、案头菊、造型菊、悬崖菊、大立菊、盆景菊、展台布置艺术、百菊赛和新品种。专项品种:设万山红遍、黄河、玉龙闹海、墨王、金龙献血爪、巧堆蜡雪、紫霞秋英、风飘绿绮、金缕流霞、金山王10个品种。
 
    看着各式各样的菊花,我想着家父当年为什么喜欢这种花。在远离故乡的北大荒,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恋家的情结。也可能他看到菊花,就能想起开满菊花的老家吧。
 
    我们徜徉在公园里,说不完的家里话,拍不完的身边景。侄女儿海燕,高兴得和比她小一岁的小姑赵雪,搂脖抱腰,让人看起来亲密得像对姊妹,她终于说出了这种感觉。想让她小姑叫她姐姐。我听了明知道她是在开玩笑,可我还是说她:我们这种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不是单位同事认的那种关系,辈分是不能差的,那是原则问题。她看到我是认真的,她马上就检讨说:“我错了,我错了”。
 
    一路陶醉在花的海洋里,一路陶醉在亲情的包围中。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东营雪莲大剧院。宏伟气派的大剧院,真有点大都市的范儿。真不知道是不是形象工程,听说经常有演出,那就对了。我们来的时候遇到很多车和来看剧的人,远远望去大门横额上挂着的横幅,有一场北京来的游戏互动人偶剧《熊出没之缤纷王座》的演出。
 
    东营雪莲大剧院是为筹备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会同山东17地市建设地方大剧院中的一员,内容包括1300座大剧场、500座多功能厅等设施,总建筑面积45094平方米,大剧院主体一层,局部6层,主剧院观众厅设有座位约1340座,多功能厅设有观众座位约408座。能够满足歌舞、曲艺、交响乐等各类大型演出的功能需求,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表演团体演出的综合条件和能力,是东营市振兴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宣传东营文化艺术的最高展示平台,是积淀和渲染东营城市文化的重要舞台。东营雪莲大剧院造型优雅,宛如一朵盛开的冰山雪莲,由巴颜喀拉山沿黄河顺流而下,经过5464公里积淀于山东省东营市。
 
    孩子们知道我从事的职业,在我们的行程中特意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日程。车很快就到了东营市黄河口湿地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背靠东营市湿地公园,于2004年2月落成。博物馆现有5个展厅,建筑面积为37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美丽的湿地自然景观,是中国现有最大的湿地博物馆。博物馆内的生物多样性展厅展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内生存的动植物标本八大类956种2127件;地质厅则用图表和模型向公众介绍黄河三角洲的历史变迁、地形地貌及形成过程;生态厅用大型开放式仿真展览方式向公众展示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以及湿地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主要通过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呼吁保护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看到了这个男讲解员讲的非常好,我真的很羡慕他们馆。我多年来就想招一名男生讲解员,由于各种原因,我的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这个馆虽然不大,可植物标本等展品却很丰富。
 
    来到东营市,不能不到胜利油田的标志性历史遗迹华八井一看。华八井是华北平原进行石油资源普查的第八口探井。它的钻探和试油的成功,实现了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引出了华北石油大会战,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是对全中国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为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华北、冀东、中原等大油田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此,胜利油田正是投入勘探开发,胜利油田的开发标志着我国原油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的原油生产满足了国内的需要,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油,不再受美国等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封锁,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如今,华八井已建成一个纪念公园,承载着胜利精神,教育着后来人。
 
    早就听父亲说,他的部队当年就在东营一带边训练边种地。午饭后孩子们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开车从不远处的六户镇上兜了一圈,告诉我们当年他四爷爷(我父亲)就在这里当的兵。我也从大哥那听说过,我父亲在这当兵的时候,我爷爷领着我娘和大哥,到部队来看望父亲,部队首长还招待过他们。父亲和战友们照得那张架着重机枪的照片,就是在六户镇照的。真可惜时间关系,我们没能下车,到地里看上一眼,看这里的地和北大荒的地有什么不一样。
 
    六户镇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南部,距区政府13公里,镇区面积363平方公里。民国前历属灶地,完盐课不交田赋。1932年,灶地升科开始交田赋。1936年,广饶县进行土地呈报调整田赋,灶户历史结束。1956年6月,广饶县撤销七区,由3个区辖乡组建六户乡。1958年改为六户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划归牛庄区。1984年7月撤社改镇,称六户镇。
 
    为我们接风的家庭宴会,是在我们住的海安酒店一楼宴会厅举行的。一天的疲劳,让见到从未见到的亲人的喜庆气氛,冲得一干二净。我说的就是从未见到过的大姐赵秀琴,她的丈夫我们叫毛哥,不像东北都叫姐夫。她家我的大外甥毛峰,和一个名茶重名。长的一表人才,据说他当兵时在济南住院,认识了夫人。她的夫人正在上海长征医院,是个博士后。
 
    这一天,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开餐前的自我介绍,也不是大家的轮流敬酒,而是让我和姐妹们都想不到的,是大哥拿出了两瓶哈尔滨几十年前生产的五加白酒。两瓶五加白酒,都剩不多了。大哥庄严的说:这两瓶酒是那年你父亲从东北带来的。那年你父亲来,是为了你往回办工作探路的。父亲是1989年中秋节走的,屈指算来也有25年了,那这酒有没有30年呢?
 
    中国五加白是哈尔滨酿酒总厂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优质白酒。以优质粮食为酒基,采用刺五加,枸杞,五加皮,木香等二十多种名贵中草药,经科学方法精制提炼而成,酒质清澈透明、芳香浓郁,绵甜醇净,营养丰富.1985年,在五加白诞生仅仅三年时间,广州港联公司成为五加白酒在广州市场的总代理,当时的五加白酒在市场上风靡一时。
 
    我要过来酒瓶子,仔细端详着,是哈尔滨酿酒集团生产的。我把这绵稠的酒喝在口里,品着一股浓厚的中药味,咽在我的肚子里,难过在我的心上。也不知父亲在那边知道不知道,他老人家当年拿来的酒,几十年后我们喝到了。感谢细心的大哥大嫂,保存了几十年。难道大哥真的知道我们一定会回来吗?如果我们这次不是姊妹几个一起回来,这种感染的场面谁能用文字诉说清楚呢?
 
    大哥诉说着父母当年来家的情景,我的眼里含着泪花,大哥的眼里含着泪花,大家的眼里都闪着晶莹的泪珠。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三)游周村 感受手足亲情
 
    前一天晚上说好了,第二天早饭后去妹妹赵红卫家的。可大哥还是来电话了,让我们先去他家坐一会。
 
    我们进屋还没等坐稳,大哥又拿出了他出国的照片影集。我们翻着他讲着,忽然他又进屋拿出了一把京胡,让赵雪学着伴唱得样子,我给照了下来。像不像,做比成样。外行还真看不出是比划着,装得很像。就在大哥和我们聊得还未尽兴的时候,妹妹红卫来电话催我们快点去她家。
 
    来到和大哥家紧邻的妹妹赵红卫家里,看到了宽敞的房子,高档的家具陈设,真令人羡慕。
 
    我们几个在客厅说话的功夫,大哥把赵雪和我姐请到了里屋,从电脑上给大家看他的抖空竹表演。表演的有模有样,从动作上看不出是一个七十多岁人在表演。在土豆网上,点开“赵师傅抖空竹”,就能看到他的精彩表演,这次回到山东家里看到大哥的气色好,一定和他不停地锻炼,坚持抖空竹分不开的。
 
    午餐是很丰盛,赵红卫和妹夫安排到一个很大的饭店。可我的心已经飞回到老家——樊家村。
 
    已经多年不做长途客车了。下午,我们从东营客运站上车,走了两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淄博市张店。下了车,小哥赵国禄和已故小哥赵国东的儿子赵康成,开着车来接我们了。
 
    给我们接风的晚餐,6点多才开始。可还是在等一个人。国禄哥说:“是在等我们的表弟,叫韩家水,是我们姑家的老三。他在北京发展呢。”
 
    半个小时过去了,韩表弟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说,昨天他做了个梦,梦见国禄哥批评他了。他醒了就给国禄打电话,国禄哥告诉他,东北的你表哥明天回来了,他听说了马上带上两瓶茅台酒,来和我见面。我们这次见面,也是第一次。我以前回去的时候,认识他的两个哥哥。
 
    这天晚餐,我还见到了二姐赵霞,可是没见到(她丈夫)李哥,我问二姐李哥怎么不来?她说在吃中药。反正第二天还会见面的。
 
    晚宴结束了,我们都来到了饭店的大厅,来个全家照,机会难得,下次还说不准哪年能再见呢。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四)情洒樊家村
 
    早饭后,我们匆匆驱车来到了邹平县西董乡樊家村。不知为什么,当地人都叫樊大村。虽说叫樊家村,其实村里一个姓樊的都没有,姓赵的人家却不少。
 
    二哥赵国禄和小嫂子各开了一台车。车子很快就开到村里,我真有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没有见到一个认识的人。家里的老人都不在了,我们这一代的人,也都先后走出去了。我们看到了家里老宅的旧房址,更感到几分凄凉。对面的两个大门紧锁着,据说人也都出去了。二哥说,樊家村的风水不好,人没有活得年龄太大的,尤其是近些年。
 
    这次回到樊家村,没有什么人可看的,就是要给走了多年的爷爷奶奶和两个大爷,扫扫墓、上上坟。
 
    樊家村的墓地,离村里很近。坟也一个挨着一个。泥泞的地里,还有些没收拾的庄稼秸秆和茬子。我虽然多次给老人上坟扫墓,有些程序也还是没有弄明白。二哥这次领我们回来,他就主持了扫墓的仪式。首先,我们来到了大爷的坟前,点着几柱香,双手举过头顶,朝着南方拜几拜。因为大爷的坟和原来爷爷奶奶的墓地就在南面,他说是让先人们闻到香味,才能找到回来的家。我们点着从周村买来的纸钱,大火烧了好长一会时间。然后,又把带来的食物一一摆上,小瓶的北京二锅头酒,也洒在了墓地周围。爷爷奶奶的坟早都找不到了,因为当年的墓地修了公路。
 
    在大爷的坟前,我还看到了国东小哥的坟。他也走了有六七年了,也应该叫英年早逝吧。还看到了国禄哥的同学,我上次回老家见到过的一个当地作家王红的坟。他的碑上写着: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和邹平县文化馆创作员王红之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墓碑,看得出来他对文学对写作的重视。听国禄哥说,他也走了好些年了。
 
    为什么樊家村的人这么多英年早逝的呢?家里人说是坟茔地高过了村子,活人被死人压着呢。我真的不理解,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村里离的墓地这么近。
 
    接着,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韩家寨,这是我姑家住的村子。找到了大表哥和大表弟,一起来给姑姑上坟。姑和姑父(当地叫叔叔和大爷)墓地,也是离村子很近,但比村里的住址好像低了许多,风水能好些。
 
    三表弟韩家水,上完坟也没在家里住上一宿,和我们匆忙地走了。表哥留我们在这吃了饭再走,可是玉芳嫂子已经在韦家坡的山上安排了午饭。
 
    28年前我回家时,还来姑家看她。在她家吃了饭,又和全家人照了像。那次好像是和好朋友沈重光一起来的。姑姑和姑父的音容笑貌,我有时还能想起来。
 
    遗憾的是,没能和表哥表弟一起吃顿饭,好好说说话。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日程,总是来去匆匆,和我们的人生一样,来去匆匆。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五)邹平寻亲
 
    回老家之前,我们姊妹几个商量着,一定去姨家看一看表妹和表弟。我娘走了25年了,大姨也走了,和小姨家也失去了联系。老一辈人没有了,我们的亲情不能断了。赵雪在网上搜了表妹的名字,也联系不上,姨家的情况我们一点都不了解,有机会就四处打听他们的下落。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在周村的那天晚上,酒桌上我们说起要找表妹的事,小嫂子赵玉芳听说我姨是在邹平县邮电局。她马上给她在县邮局工作的叔叔打电话,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找到了表妹焦玉华的电话号码,我们也终于联系上了。说好了,明天去看她们。可她又问我们:看不看我们姨。我们几个全都惊讶了,原来小姨还健在,一定去看她老人家。
 
    车子来到了表妹焦玉华的家。这个小区管理的不错,就是她家住的楼太高了,好像是7楼。我们在家电梯坐惯了,真有点吃力。表妹抱着她的孙子,好像是在给儿子看孩子。在她家坐了一会,她马上就领着我们来到了我们的小姨家。
 
    邹平县是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山东省中部偏北。全县总面积为1252平方公里。邹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丰富。古文化遗址遍布县境。范公祠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首“丁公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国的文字历史提前了八百年。北宋范仲淹在邹平渡过了青少年时代,他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发端于此,邹平被誉为“范公故里”,名闻遐迩。这一切,我们都来不及参观,一心一意来看望我们年迈的小姨。
 
    小姨家住在一楼,远远地看见小姨出来接我们了。只见这个和我娘长得很像的人,就是我们的小姨。后来才知道,小姨就是这个表妹的娘。
 
    小姨家的陈设,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80多岁的姨夫,从屋里慢慢走了出来,我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当然印象里一点都没有了。聊了一会后,因为我知道不能在这里和姨共进午餐了,就抓紧和小姨和姨夫家照了一张合影,我们姊妹几个又单独和小姨照了张合影。当我握着小姨的手照相时,我感觉到小姨的手在颤抖,我不知道她平时就这样,还是因为见到了我们激动的原因。
 
    时间过得真快,因为中午还要赶回周村吃饭。我握着小姨的手,眼泪马上就要掉了下来,说完了一句:“姨要多保重,下次我们专门回来看您的……”扭头就走了出去。
 
    车渐渐开出了姨家的院落,我看见姨他们一家人,还在院里望着远去的车子,我的心真是很难过,我和赵雪说:下次要专门回来看望她老人家。
 



 
    山东老家探亲日记之(六)登泰山 手足同游
  
    昨天晚上,我们乘高铁从淄博来到了泰安。下了火车,我想这里再也没有在老家的那份亲情包围着了,一切食住行都得靠自己联系了。可当我们走出火车站时,有两个小伙子来接我们了。原来是我的小外甥宋凡成在哈尔滨上学时的同学,带着他的内弟,各自开了一台车去接我们。把我们直接接到了一个大酒店,丰盛的一顿晚餐,让我们佩服小伙子离家创业的勇气,也让我想到了现在年轻人是多么重情义。
 
    早晨,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天外村。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泰山了,而且这次来泰山,就是一个目的,陪同姊妹们专程来玩的,他们四人都没来过。
 
    大概是还不到9点钟,我们开始登山。我知道登泰山有多难,他们是光听说难。我们每人从山下买了一根拐杖,一边走一边照相。没带照相机的就用手机不停地照。10月份登山,还真是个好季节,不冷也不热。当我们登到中天门时,姐姐说不想登了,她想下山等我们。我又爬了一会,还是对她不放心,和弟弟妹妹们商量,我也下去和姐姐一起回到山下。我在往山下走的途中,看到姐姐在等着我。我们下山后,她也惦记这山上的风光。人生第一次来泰山,还没登上山,真有点心不甘,我看出了姐姐的心里,和她说我们坐缆车上山,可能走在他们前面。
 
    果然,我们坐缆车登上山后,给他们打电话,他们还在我们身后呢。可我还是挺佩服他们,终于自己登上了泰山。
 
    我三次登泰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大概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我从北京去江苏省宜兴市,去看望从九三调到那里电视台工作的好友沈重光。为了不耽误路程,我下午1点多下的火车,买的晚上9点的火车票。我当时对泰山也没有多少了解,以为一下午就能上去返回来呢。结果背着相机包,走到中天门的时候,天就开始黑了,我也筋疲力尽了。直觉得摄影包从肩上,直往下坠。没办法,我只好掏出苹果吃。那次,我真的没法登了,因为火车票已经买了。那次的感受是:泰山高大雄伟,让人难以接近。
 
    第二次登泰山,是两年前的10月23日,巧的是时间和这次隔两年差一天。那次是我带领垦区20多位同仁,从中天门登上了南天门。一路疲劳一路拍照,欣赏风光的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名家书法作品,感受是泰山真不愧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下午1点多,我们几个才在山顶汇齐。见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吃饭。爬山这种体力运动,已经让我们感到饥肠噜噜。一顿简单的家常饭,让我们吃得很香。
 
    这次登山的感受就是,一路攀登者,姊妹几个一路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真有点像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样。和姊妹们一起饱览祖国的风光,真是个难得的快乐的事。
 
    满目风光没有吸引我,因为我的心思在他们几个身上。看着他们玩得开心,我就心满意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
 
    登到南天门的时候,我们几个在风景地拍照人员的说服下,在泰山顶上拍了一张“稳坐泰山”,每人洗印了一张。
 

 
    我最不愿意说的一句话,当然也是大实话。这次是我们姊妹几个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一起来登泰山,也很可能就是我们今生的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