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敬武位于望京的工作室里看到他近来的作品,为它们那微妙的色彩所感染。坦白地说,在看到王敬武的作品之前,根本无法想象油画色彩在渲染气氛上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王敬武长期致力于油画色彩探索,他从印象派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之路。王敬武的探索之路是如此独特,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同路人。它既不同于抽象绘画赋予色彩象征意义,也不同于表现主义用色彩来表达激情,还不同于喜欢探索材料的艺术家突出颜色的质感,而是让色彩氤氲成为一种气氛。新现象学家发现的气氛之美,得到了王敬武绘画的例示。根据新现象学美学,气氛是介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带,由主客体双方溢出自身和合而成,其中有主体的成分,也有客体的成分。这种意义上的气氛,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类似,它们都是指一种介于主客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根据新现象学和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和审美的究竟,就指向这种中间状态。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画推崇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家熟谙用“之间”来唤起中间状态,这里的“之间”通常体现在书写性中的意到笔不到和墨分五色等方面。
王敬武喜欢速写,努力在绘画中追求书写性。但是,与多数尝试将国画书写性融入油画的画家突出笔触不同,他尽量将笔画痕迹掩映在气氛之中。王敬武追求的与其说是写意,不如说是意境。与国画家用笔墨来渲染意境不同,王敬武用油画的颜色来烘托意境。这种探索不仅突破了国画意境,而且突破了油画色彩。众所周知,无论是国画家用笔墨来追求意境,还是油画家用色彩来渲染气氛,都可以与自然无关。无论是写意国画还是抽象油画,都可以仅仅是艺术家的主观表达。与写意国画家沉湎于笔墨游戏和抽象油画家热衷于画面构成不同,王敬武喜欢写生,他那些表面看起来非常抽象的作品,其实是写生的结果。但是,王敬武并没有因此走向写实绘画的道路。他去大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记录事物的形状,而是感受它们的意味和气氛。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或者与事物相对,都很容易感受到它们的气氛,但是要将所感受到的气氛表达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气氛不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它无形无质,无边无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只能身在气氛之中去感受它,而不能身在气氛之外去描绘它。要将气氛表达出来与人分享,需要经过一种转换,将它转换为一种音乐或色彩的调子。尽管气氛虚无缥缈,但是它的调子是统一的,确定的。王敬武就完成了这种转换。他深入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做照相式的记录,而是做调子的探寻和研究。一旦将感受到的气氛转换成为调子,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色彩来予以表达。在气氛的调子与色彩之间,存在一种必然关系。换句话说,在王敬武的作品中,也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即色彩是否可以准确地传达感觉调子的问题。调子如同灵魂,将弥散的气氛凝聚成为整体。正因为如此,王敬武的色彩不再像印象派那样凌乱和琐碎,它们有了自己的灵魂,结晶成为整体。但是,王敬武并没有走向极简主义和色域绘画,在整体而单纯的色彩下面隐现写生的痕迹,极简之中蕴含着极多,极多之中蕴含着极简。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真相,也是王敬武作品的特殊之处和魅力所在。
据悉,2014年1月1日,“色彩与气氛——王敬武油画作品展”在新年的第一天于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策展人彭锋策划,著名艺术家闻立鹏先生、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等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览展出了王敬武先生近年创作的31幅油画作品。他把对自然的直观视觉经验通过色彩相互作用的结构法转换形成人文色彩视觉艺术,强调把感知和形式在无碍的绘画过程中表达出来,不畏惧结果,自欲、自足、在画面运动中找平衡。
展览作品得到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评价。策展人彭锋自述,第一次见到王敬武作品便被其感染,他认为王敬武先生的油画无论是探索的方向还是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少见的。王敬武长期致力于油画色彩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之路。他选择的道路如此独特,就画面现象来讲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同路人。开幕式上闻立鹏先生发言:“王敬武是了不起的画家,他从学院里走过,又从学院派走出来,这是我特别佩服的。我在八十年代就说过85思潮加上学院派就是中国的艺术前途,现在证明果然如此,王敬武就是这样的代表。他既具有学院派的功底,又具有现代艺术观念,开放的艺术观。他的功力、勤奋和天才造就了他现在的成绩。他既不是印象派,也不是其它什么派,这很难得,他就是他自己。他超出印象派,他画他自己心中的诗,自己心中的印象。他的速写我非常喜欢,他的速写和他的油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这样的速写就没有这样的油画。我佩服他的油画,更佩服他的速写,今天的展览有一点遗憾就是应该放几张他的速写。我很高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