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艺术 >

周恩来总理与新中国画院建制

2013-07-01 14: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作了长篇讲话,规定了北京中国画院是创作、研究、培养人才、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

  王志纯

  希望北京中国画院今后能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让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新美术而斗争。——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国画发展遇挫建国初期确定画院职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对于年画、版画、连环画、油画这些反映现实生活比较直接的画种而言,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难题,尤其是传统的山水、花鸟画,怎样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成为一个难题,人物画如何从描绘古装人物转变为表现新社会的现实生活也是一个难题。从旧社会沿袭下来的传统中国画能否为新社会服务,在当时产生了很多疑问,甚至不少美术界人士也滋生了轻视民族绘画传统的虚无主义思想,中国画的生存与发展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建国初期书画市场的突然消失,更使一些靠卖画为生的画家,无法维持生计。

  1956年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著名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共同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构”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同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部“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和实施方案。根据当时的建院方针:“画院的建立是为了继承中国古典(包括民间)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且使它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画院的具体任务是繁荣国画创作,培养国画专门人才;并对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及负责院外国画创作的推动和辅导工作”。新成立的中国画院具有创作、教学、研究三项基本职能:“(1)创作: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下,组织国画家进行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创作,讨论国画创作中的问题,并组织国画家进行院外的国画辅导工作。(2)教学:根据国画传统教学的特点,招收学生传授国画,教学方法以个别传授为主,逐步建立有系统的中国绘画教学方法和制度。(3)研究:为了国画创作和教学的需要,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对我国历代画理、画法、画史的探讨整理与国外绘画理论的吸取参考,使国画创作和教学得以提高和发展。”

  建画院 倡团结周总理提倡百花齐放

  经过一年时间筹备,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宣告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文化部礼堂召开,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及300多位文化界、美术界知名人士济济一堂,共襄盛举。周恩来总理亲临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谈到“北京中国画院”的名称问题:“记得几年前,我们在庆祝齐白石先生的生日吃饭时,我就说过‘国画’的说法有些不合适,好像形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好像别的画就不是国画。我是很爱好国画的,但我对国画这说法感到它有独霸思想,我是不赞成的。比如我们叫工业产品的国产,它区别于不是外国造的。而艺术就不是这样,它除了国画,还有西洋画、印度画。我特说明‘国画’的叫法,仅代表它是中国画,而并非代表国家的国画。国画院也不能代表兄弟民族的画……有些同志说,画院的名字是否叫民族画、古典画……我看都有缺点,因为我们不能限于古典的圈子里而不包括西洋画的长处,我提出‘北京国画院’应该叫‘北京中国画院’,这是我的意见。”

  周总理还重点讲了美术界的团结问题。“希望你们更加团结”,“美术界、国画界的关系不是那么完善,内部互不佩服”,应该“团结—批评—团结”,有目的地团结。周总理说:“现在美术学院的主持人都是学西画的,自然对西画熟悉,对西画重视。我自己感到他们对中国画的艺术也重视,兼而有之。现在还是异曲同工,不要只看到西画对国画排挤,就觉得西画一无长处,这就是固步自封。敦煌名画是吸收了印度的画派,是古代最珍贵的遗产,能吸收人家的优秀传统。我们的种族是不排外的,所以人口发展得很快,所以应该团结西洋画家。美术应该自由,我们主张内部团结,不是取消自己,而是加强自己,只有有自信心的人才承认人家的长处,无自信心的人才盲目否定人家的。国画界出身不免有些士大夫,知识分子很可贵,建设社会主义如无他,很难前进。但就中国传下来的士大夫习气很多,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影响,国画家的内部及对外的团结都应搞好。”讲话间周总理突然问道:“美术学院的院长来了没有?”大家答道“来了”, “江丰同志呢,坐上来,团结国画嘛!”引得会场一片笑声和掌声,总理正是以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调解了中国画画家与西画家之间的矛盾。

  接着,周总理谈到成立北京中国画院的宗旨、意义和画院的发展方向。他希望画家们“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在培养后代方面,总理还特别谈到:“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应该提倡,各种画派都应吸收。应该教育青年,勤学苦练,吃苦耐劳,在幸福时还要想到困难的一面……”

  如何对待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总理认为应该“百花齐放,众美争妍。光有一面‘美’的偏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各种画派都应让它放一放。只有在长期考验中,才能决定美不美”。

  “总之,要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新美术而斗争!”周总理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表现了一代伟人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宏观把握中国画艺术发展的雄才大略。

  推动中国画革新与发展全国形成庞大的画院体系

  画院体制的建立,首先为继承和保护中国画传统,支持中国画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画面对社会现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最初进入画院的老一代画家们,正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努力与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描绘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和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形成了中国画的新面貌,从而实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可以说,当年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是周恩来总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画发展的一个宏观战略策划,而不仅仅是为解决一些老画家的生计问题那么简单。惟有统揽全局,站在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高度,建立体制保障,才能逐步整合人力资源,使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在中国画院的旗帜下发挥创造力,为民族艺术的复兴贡献力量。

  北京中国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的建立,开启了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画院的历史。此后,1959年成立了江苏省国画院、广州国画院;1960年成立了苏州国画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相继成立了画院。1979年成立了天津画院、安徽书画院;1980年成立了陕西国画院、黑龙江省诗书画院、贵州省国画院;1981年成立了新疆画院,文化部也于同年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1982年成立了辽宁画院、广西书画院;1984年成立了浙江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云南画院;1985年成立了吉林省画院……近年来还有许多社会团体甚至企业也办起了画院,在全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画院体系。无论从画院的数量来说,还是从画家、作品的数量而论,都构成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创作主流,画院画家也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主力军。

  从当年周总理建立画院体制的战略规划来看,画院在新中国美术事业中的定位是很明确的,画院在我国美术机构设置的总体格局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我国的美术机构主要有美术家协会、美术馆、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等类型,美术家协会的工作重心在于联络、协调、服务;美术馆着重于作品的展示、陈列和收藏;美术学院的职能在于基础教育;美术研究所是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的专门机构;而画院是以美术创作为中心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学术机构。画院的中心任务是团结美术创作人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创作高、精、尖的美术作品,密切配合社会的要求,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主题,并不断创造新的艺术样式和风格,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新中国的画院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国际范围内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更加显示出周恩来总理当年建立中国画院体制的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

  (作者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