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诊治经验
2014-06-13 18:49 来源:欧洲网
关于急性再障的中医诊治经验,不得不谈我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院,北京华军中医院血液病专家廖佐芹教授。廖佐芹主任认为急性再障发病急、进展快,是造血源肾精枯竭,短期内血虚之象进行性加剧,因其发病急且以血虚为主,故为“急劳髓枯”,髓枯精竭血少加之外感温热,内陷营血,概括为“急劳髓枯温热”,在治疗上,施以传统的补益脾肾方法,发现补阳热更炽,滋阴血不生,病人多半在短期内死于大出血或感染败血症,针对急劳髓枯的病本选用“卫生宝鉴”补肾泻炎的三才填充髓丹,针对标证的上焦外感温热投“济生方”苍耳子散,温热之邪内陷营血,取备急千金要方的犀牛地黄汤,组成了滋阴补肾,凉血止血,散风清热的凉血解毒汤,由羚羊角粉、丹皮、赤芍、生熟地、天门冬、茜草、黄芩、贯众、苍耳子、辛夷、生龙杜、三七粉、黄柏、甘草等组成,这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补肾途径,显然不同于普通的补肾治法,即一味的温补肾阳与滋补肾阴的传统观念。
祖国医学虽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但不是万病一方,更不是一方万病,而是证变法亦变。急性再障治疗过程中,随证调整肾之阴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急性再障病人并非千篇一律皆是“急劳髓枯温热型”,如有些急性再障用凉血解毒汤治疗之后,证由急劳髓枯温热型转化为病情稳定、脉证相符的急劳髓枯虚寒型,治疗上就可施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参芪仙补汤,由人参、黄芪、仙灵脾、补骨脂等组成。也有部分急性再障病人生病之初,就诊较早,素有阳虚体质,虽病变程度尚轻,仅有血象、骨髓象的典型表现,开始就呈现一派“急劳髓枯虚寒”象,治疗上亦可施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参芪仙补汤、温肾益髓汤。
在急性再障的治疗过程中,尢须注意外感温热和各脏器的严重出血倾向,也有危及生命的两大并发症,还必须和近代医学的抗感染、控制出血和相应的输血、输液等支持疗法密切结合起来,一般外感温热、热人营血级予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皮肤黏膜出血用犀牛地黄汤加减,实热出血可选自拟大黄止血方,由大黄、代赤者石、甘蓝等组成,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呕血、黑便者予以口服自拟四味止血散,由蒲黄炭、白及粉、阿胶珠、汉三七各等份以藕粉调服,10克/次,日三次,并应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全血,静脉点滴止血合剂,由止血定、止血芳酸、安络血、维生素C、维生素K1或K3、地塞米松等,此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之法。
关于慢性再障的经验:慢性再障病程漫长,以虚劳血虚为主,且贯穿在疾病的始终,病久必虚,虚久及肾,因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故肾虚是该病之本。在临床上辩之于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俱虚型施治。
慢性再障之初,伴随造血功能的减退和全血细胞减少而出现代偿性功能亢进的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肾不藏精,精不化血,阴虚血少而呈现五心烦热,夜出盗汗、虚烦不眠、口干舌燥、齿龈渗血、舌质淡干少津、脉弦细数,治疗上应该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主,佐以凉血止血,这一阶段证候不稳定,虚不受补,肾阴亏损,虚热内生,肾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经滋补肾阴施治后,阴虚火旺证候症状渐除,病人病情相对稳定,阴虚证已不明显,或不典型的阴虚症状与阳虚症状交替出现或同时存在,治疗上应该把滋补肾阴与温补肾阳方药交替服用。
廖老体会这一阶段为时不长,病人较快就会转入病情稳定,脉证相符的肾阳虚证型,或有的素以阳虚为主,病变之初就属于肾阳虚者,治疗上就应予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因深渊之水少于鱼龙,寒冰之地难生万物,故上法为主施治,促进阳生阴长化生精血,治疗见效表现为贫血为主的临床症状先有改善,出血及内热消失,输血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血象恢复程度是先有织网红细胞上升,血红蛋白、白细胞慢慢上升,最后血小板上升。
慢性再障我们分为初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阶段。初期滋阴补肾,用再障生血宝,以太子参、阿胶、女贞子、黄柏、知母、天门冬等组成。中期阴阳俱虚,治以滋阴济阳,以党参、黄芪、补骨脂、知母、生地、黄精、黄柏等组成。后期肾阳虚,应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药用再障生血灵,以人参、仙灵脾、鹿角胶、肉桂、附子、肉苁蓉等组成。末期属于再障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治疗药用再障生血灵与造血丸交替服用。再障初、中、后、末四个时期,用药要掌握好凉、平、温、热的用药程序。此外,还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治疗感染发热、出血和消化功能减退的一切标证,标证不除,本也难固。当血红蛋白低于60克/L时,要及时输血,否则难以施展药物的治疗作用。还要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疗养环境,进行合理的饮食调养。
总之,再障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造血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必须坚持辩证论治的原则,区分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的不同特点,急性再障按急劳髓枯温热辩治,慢性再障按虚劳血虚辩治,辩证分型应该客观与微观相结合,在调整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做到标本同治,不断探讨其规律,以实现理论上的创新与疗效上的进一步提高。
我曾一例,患者某男,42岁,因四肢皮下硬肿3年余,伴渐进性的面黄乏力,间断性的齿龈渗血7月左右,后入院找我诊治,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等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入院后间断皮肤、齿龈出血较为明显,伴烦热口干,头晕不适,纳食不香,失眠多梦,面部及背部多发性小疖肿,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7--10天输血1次,施以中医辩证论治,证属于急劳髓枯温热型,施以凉血解毒,滋阴补肾法,拟凉血解毒汤加味:羚羊角粉1克(冲服)、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25克、白芍10克、天门冬25克、茜草20克、仙鹤草25克、黄精25克、知母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阿胶10克(烊化)、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上述中药45天,病情趋于稳定,出血症状明显减轻,输血间隔时间延长,14--21天输400ml。继服45付后,脱离输血,血象保持在HB65--70克/L,WBC3.0X109/L,BPC20X109/L,Re0.005。现主症:倦怠乏力,间或大便溏薄,日行3--4次,时有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略沉,证型转为急劳髓枯虚寒型,施以补益脾肾、填精益髓之参芪仙补汤加味:太子参30、党参20、红参10(另煎)、仙灵脾10、黄芪10、补骨脂10、枸杞子10、茯苓15、白术10、肉桂10、淡附片10(先煎)、肉豆蔻10、莲子肉25等组方,与上方隔日交替服用,连用70天,症状消失,血象慢慢恢复HB120克,WBC3.5,BPC25,Re0.005,出院行院外治疗。随访两年,血象基本正常,获得病情完全缓解。
廖佐芹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教授,著名的中医专家,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院资深血液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