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健康 >

北京医联体2016年达50个 届时将实现共享医疗设备

2013-12-06 14: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全市医联体2016年达到50个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北京医疗体系将推行重大变革和重大调整。大医院与周边小医院组成团队,统一调配床位、共享医疗设备、检查结果互认,为辖区居民提供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北京市卫生局昨天介绍,到2016年,本市医联体总数将扩大到50个左右。

  医联体不许医院跨区、私下“拉手”

  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钟东波介绍,医联体建设意味着医疗机构关系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前是相互竞争,现在要分工协作。”大医院为社区医院逐步让出服务空间,加强社区医院和康复医院、护理医院能力建设,同时也是对医疗服务格局和秩序的重大调整。以前大医院为扩大资源、抢占市场,跟哪家医院关系好就和哪家医院跨区联合,以后这种方式是不被允许的。本市医联体建设将突出区域概念,由区县卫生局划片选定核心医院,也就是医联体中的牵头医院,周边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医院。钟东波表示,医联体建设超越了个别医疗机构的利益,要处理复杂的协调问题、外部性问题,因此必须要由政府主导。

  医联体内各医院将统一调配床位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介绍,每个区域医联体内的各级医院将达到“六统一”。统一规划:三级医院处理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其他医院以全科为主,主要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统一资源调配;医联体内成员医院可共用医疗设备、科研仪器;统一信息平台:成员医院间可相互预约挂号、检查结果互认,可共享病人医疗信息和健康信息;统一调配床位:将部分成员医院床位转化为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治疗提供空间;统一技术支持: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建立进修和培训机制,帮助基层单位提高诊疗水平;统一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无序就医催生医联体

  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即使在北京这样优质医疗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也难以消化无序就医的患者群体,更别说其他地区了。而且正是由于这一现状和趋势,才导致大医院无度扩张、基层医疗萎缩和前期建设成果的浪费。”医联体正是通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从而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分层次就医。统计数字显示,本市各个医疗机构门诊量每年以200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其中有1000万人次是在大医院看病。

  对话

  医联体内药品目录正研究统一

  被访人: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钟东波

  北青:如何引导患者按照规划分级就医?

  钟东波:未来医保按医联体付费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当前我国患者就诊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诊负责制还没有形成。如果医保能按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北青:医保按医联体付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钟东波:患者首诊必须在社区,并且是固定在某一个社区,转诊更要限制在医疗集团内部。

  北青:有人反映,医联体最大问题是各级医院医保药品目录不同、医保检查目录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医保起付线不能累计,对于这些问题今后如何解决?

  钟东波:目前正在与医保部门协商、探讨,今后争取都要调整、开放。

  北青:推广医联体服务网络后,百姓看病将发生哪些变化?

  钟东波:原来患者确诊一个病要跑三、四次大医院,今后他可以先到社区医院做完各种化验、检查,然后由社区医院帮他预约大医院专家,直接转诊到大医院,住院治疗后再回到社区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北青:除了医联体之外,目前北京各个医院合作方式还有哪些?

  钟东波:医联体属于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大医院不管小医院的人财物,只在医疗服务层面、业务层面上合作。目前还有一种更紧密的合作方式是托管,比如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医院。第三种就是大医院直接办社区医院。

  内存

  医联体建设时间表

  ◎2013年底前,在朝阳区、平谷区进行试点,为2014年全市各区县试点推进提供基本参考。

  ◎2014年6月底前,城六区每个区实现两个医联体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一个医联体运行。

  ◎2015年底前,城六区每个区实现三个以上的医联体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一至两个医联体运行。

  ◎2016年底前,对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