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纯)在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地铁车厢内“就餐”的乘客虽然正遭受诟病,但地铁内是否应该禁食目前似乎尚难达成一致。
“地铁禁食”入法,在多个城市被提起却屡碰壁,除了“共识”程度不够,法律如何执行也遭遇质疑。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进食行为,地铁禁食立法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此次北京“地铁禁食”一旦入法成功,也必然面临执法具体操作的考验。
但无论立法与否,合理引导不可或缺。除了通过“乘车手册”这类行为指南的引导,管理部门也可尝试在地铁显眼位置张贴更多“禁食”标志,同时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和投放,帮助民众认识到地铁“禁食”的意义。 城市生活的公共性要求个人在特定条件下让渡某些权利。既然地铁禁烟已成共识,地铁“禁食”最终也会获得普遍理解。
习惯非一日养成,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文明意识的提升也不能一蹴而就。社会新规则的形成与定型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道德引导与有效威慑两种路径的密切配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