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日前,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江西省南昌县2013年全面取消乡镇经济指标考核,根据各地发展水平和潜力进行分类考核。新的考核方式如何兼顾差异性和公平性?本期“治理者说”特邀南昌县县委书记郭毅,听他介绍取消一刀切式经济指标考核背后的政策考量、转换历程。
记者:“不以GDP论英雄”已成基本共识,但也面临现实挑战。南昌县的改革是水到渠成,还是形势倒逼?是否需要前提条件?
郭毅:问题倒逼改革,前提是发现问题。许多干部反映,一级压一级的任务指标让他们的发展压力过重,根本没精力去做民生工作。为了追求数字上的“体面”,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弄虚作假,发展成绩里隐含着不少水分。
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创新:一是全面取消乡镇经济指标考核,把全县18个乡镇(开发区)划分为农业类、工业和城市服务类两类,进行分类考核;二是对招商引资进行严格评审,不再“捡到篮子都是菜”,摒弃资源浪费型招商模式。
当然,南昌县敢吃第一口螃蟹也不是心血来潮。一个地方的转型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总量为基础。目前,南昌县已完成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转变,有条件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在这个关头,适时调整考核“指挥棒”十分关键。这个过程好比是摘橘子,摘早了不好吃,晚了就会烂掉,时机成熟的时候采摘,果实才最好吃。
记者:分类考核的确更符合发展规律,但这会不会固化现有发展格局,进而抑制部分地区的发展潜力?
郭毅:分类考核是差异化考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它不会压抑部分地区的发展潜力,反而能引导乡镇走特色发展道路,更好地积蓄发展潜力。
为弥补乡镇经济职能“松绑解压”后的缺失,我们按“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把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多地交由工业园区来承担,进一步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同时,鼓励乡镇招商引资引企进园区,产生的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奖励给乡镇,激励乡镇守住存量,确保不因经济职能弱化而忽视发展。
乡镇基本财力如何保障?公共服务投入如何保障?对此,我们做了相应的制度设计。例如,乡镇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都由县财政保障。此外,我们还对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实行全县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目前,我们依托全省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的平台,提高“增减挂”上挂指标县级收购补偿标准,着力构建转移支付为基础、以奖代补为激励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记者:分类考核照顾了差异性,但也要有一定的可比性,不同标准之间怎么分出优劣?率先转型之后,能否应付更大范围的区域竞争?
郭毅:在我看来,分类考核实际上就是设计了一种更为科学的“赛马”方式。
如何分出优劣?就是要坚持“松绑不松劲、减压不减责”的根本原则。对农业类乡镇重点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增收、农村新社区建设等工作,引导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助农致富、改善农村环境上;对城关镇、工业商贸类乡镇重点考核房屋征收和土地收储、发展环境等工作,引导他们打好基础、提升服务。
分类考核,比的是综合能力,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取消经济指标考核后,我们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等四项基础考核。
改革先走一步,发展就赢得一分先机。当前,全国百强县的考核,并不是只看GDP,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事业发展的成熟度等,都是重要标准。前不久,江西省出台了绿色考核体系,不再以GDP论英雄。南昌县率先建立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已经在更注重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2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