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赋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如果经济建设单兵突进,即使总量实现翻番,也难以持续;即使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是江苏的特殊省情;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是江苏所处的特殊阶段;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10,是江苏在全国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在这“三个特殊”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赋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如果经济建设单兵突进,即使总量实现翻番,也难以持续;即使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江苏从新世纪初作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提出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到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日前又推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认识在不断深化,措施也更加扎实,不仅总体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更坚定了我们用10年时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从江苏生态环境现状看,主要河流普遍遭受污染,大气灰霾污染呈加重趋势,环境质量与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继续推进,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成为“两个率先”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破解生态“硬约束”,须有切实“硬措施”。我们划定国土面积不低于20%的生态红线,形成刚性约束;持续展开生态空间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制度创新等“七大行动”;加大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江苏水网密布,国家确定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江苏就有淮河、太湖两个,同时还承担南水北调“清洁供水”的重任。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必先治污,治污必先治源。要突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系统整治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加强污水截管收集和集中处理,促进水体流动循环,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
中央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也一再承诺,一切工作都要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群众关注度高的一些项目,要加强信息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群众一时不理解的要注意沟通疏导;群众普遍反对的不能硬上。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日前在省委全会上说
本报记者 贺广华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