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欧洲新闻 > 德国 >

德国能源转型出现反私有化热潮

2013-11-28 13: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廖宇

  2013年9月德国大选之后最震惊的消息是:汉堡超过50%的市民自愿投票赞成政府回购电网和供热网,对于不到180万人口的这个直辖市来讲,这意味着全体市民要付出约30亿欧元,用于重新把电网国有化。

  如果人们没有记错,十几年前,两德统一后的德国在90年代末风卷残云般地对民航、电信、铁路、电力、供水等所谓垄断性企业进行了强制性的私有化,无力也无心承担巨额亏损和持续投入的纳税者当时对此强烈拥护万分鼓舞,认为彻底的私有化并推向市场竞争可以解决这些国有化企业的一切老大难问题。

  可不过短短13年,也许还是同样的人们,又着急的在汉堡和柏林推行政府回购计划,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仅就柏林电网而言,本世纪初柏林政府以约10亿马克的价格把柏林市的配电网卖给了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l,而如今如果要购回,将要付出至少约30亿欧元,还不包括后期必须要进行的电网建设投入。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因素,这笔买卖也是非常的不划算,而浪费的,自然还是纳税人的金钱。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对于电力能源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讲,是否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否提供便宜周到的服务,与其生产资料的属性几乎无关。无论在哪个国家,在电力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的体制都必须结合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与自己国家的国情进行通盘考虑、动态调整。一味的去强调是国有还是私有、是计划还是市场、是集中还是拆分,说轻点是舍本逐末,弄不好就是南辕北辙,一错再错。

  以近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推行能源转型的德国为例,按理说十多年来也算步步为营效果显著:2012年全年德国风能、光伏加上生物质能的发电量已经超过总发电量的25%,而今年夏天,德国全境安装的近3300万千瓦(33GW)的风机和3200万千瓦(32GW)的光伏电站最高出力加起来已达3000万千瓦(30GW),已经接近全德国电网负荷的一半。可以说在能源转型的改革框架下,可再生能源在德国得到了绝无仅有的大发展。但德国人并没有简单地就此归功于当年进行的电力行业私有化改革,恰恰相反,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衍生出的问题和教训,德国人一直在反思:电力体制改革反反复复,到底该如何衡量对错?

  德国举国上下目前最关注也是对电力改革进程最不满的就是:明明当初实行私有化开放市场竞争改革的时候,宣称的是减少纳税支出、保持低价电费,可是10年来德国电费已经从当年的14欧分(约1元2角人民币)翻倍到了现在的近30欧分(约2元5角),几乎已经是全欧洲电费最贵的国家。

  这听上去似乎匪夷所思:明明对电力行业实行厂网分开,输配分离,就是为了引入市场竞争,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促进产品价格下降和服务提升,可为什么电费不降反升,而且是大幅上涨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电力行业是一个需要巨量投资的行业,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发展、发电厂环保减排,这都是需要大量花钱并且统一协调的超大项目。如果在市场体系中出现了过多的竞争单元并缺乏完美的政策进行管理,必然会抬高各个竞争单元的利润预期总和,而随着时间的推演,最终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因此,德国人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惜木已成舟,在降低电费无法再吸引民众的眼球后,政客们只能不断抛出二氧化碳减排等等那些绿色概念,以此来为各种新政策调整背书。不过民众的眼睛到底是雪亮的,人们经过无数的血泪终于意识到: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不是为了发展新能源而“风光无限”,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便宜安全的使用电力。

  因此对我们中国来讲,也许最该从国外借鉴的,不是那种贴满了各种标签的成功经验,而更应该是从失败的教训中去总结出适合自己特色的道路。

  中国人通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面对电力体制改革这一世纪难题,又摆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不同的案例模型,如何选择道路需要的何止是自信。仅以德国为例,经历了此般私有化与国有化的反复纠结,人们已经很难理清所谓之改革,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一定要一个自由的市场,还是一定要把电力公司拆的七零八落?

  历史总是在上演这样的巡回:当年你认为对的东西,过了几年会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如果再过几年,你会发现其实还是对的。德国人怀着梦想认为私有化会促进市场活力激励电力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事实确实不断上涨的电价;如今又想着让国家重新持有电力企业,以提供更便宜更绿色的电力----谁又敢说几年后这不会被证明又是一场白日梦?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段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对话。北宋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曾质问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我的各项改革措施明明都效果很好,会让百姓受益,你为什么要反对?你一定是为了维护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司马光答道:我身为资治通鉴的作者,通晓古今,怎么会不知道你的改革措施款款都好。只是你还不懂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你越是想兴利除弊大力改革,就越是有人会利用你政策的漏洞谋求私利,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所以越是看上去力大势沉的改革措施,最后往往越是造成乱局祸国殃民。

  诚如斯言,从小就懂得砸缸救人逆向思维的聪明人司马光,点出了改革历程里的重点:改革的目的不是改革,不是为了证明哪个方案正确,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简介:廖宇,男,湖北宜昌人,德国柏林50HZ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从事新能源调度管理工作,曾任职于国家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局、西门子公司智能电网部全球项目管理中心,现为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关注新能源并网与电力交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