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旅游 >

复制杭州西湖免费开放模式,难在哪

2014-09-30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多年,不依赖门票收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复制西湖模式,难在哪(民生三问·关注景区涨价(下))
 

 
    对话人:本报记者 孟思奇 朱家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云南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 范惠声
 
  一问
 
  景区为什么要涨价
 
  百姓有观光需求,景区要升级改造
 
  记者:这两年,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成为社会热点,涨价一般是出于哪些考虑?
 
  戴斌:5A级景区旺季价格普遍超过200元。涨价的现实基础是广大百姓的观光旅游需求。
 
  2013年,我国的境内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6亿人次,今年预计达到36亿人次。在观光旅游的初级阶段,游客习惯了一到目的地就去看熟悉的景点。
 
  加上这么多年“入境、团队、观光、包价”的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各地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开发景区,圈山圈水圈地,然后收门票。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旅游经济很少依赖景区景点,收入主要来源于游客的住宿、餐饮、购物及景区景点的衍生产品等,基本上靠资本、技术、商业和文化创意推动旅游发展。
 
  目前在我国,由于景区价格监管机制,特别是价格听证制度的不完善,于是国家要求景区3年内不得涨价,然而这在很多地方变相为3年后必涨价。此外,景区涨价存在攀比现象,还有景区以评上5A级、获得世界遗产称号等为涨价的理由。
 
  范惠声:今年以来,云南省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已调整门票价格的有两个,占总数的1%。门票价格调整,主要由于景区升级改造,经营企业对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管理、维护费用增加,对景区内居民的补偿和扶持,以及经营者的合理利润等原因。
 
  记者:景区门票价格涨不涨由谁来核定?门票价格生成机制是怎样的?
 
  戴斌:由于景区的初始资源禀赋和市场进入条件不同,门票价格也应当分类管理。像迪斯尼等主题公园,只要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政府干预条件,门票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即可。革命历史纪念馆、国家和省级博物馆等,主要由财政供养,正在走向免费开放,更不能说涨就涨。由地方政府和企业部分投入的景区,兼具公益和商业的双重属性,往往是景区实际控制人提出定价要求,由当地物价部门组织听证会,上一级物价部门核定,景区的门票价格应取决于成本加管理费加必要利润。
 
  范惠声:不同类型的景点,门票价格生成机制不同。
 
  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点门票价格,应按照保证正常运行成本和补偿景区资源保护费用,考虑市场供求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的原则来核定。而公益性景区则实行免费开放,例如大理洱海公园等。
 
  二问
 
  调价是否说涨就涨
 
  须核算成本并召开价格听证会
 
  记者:是否所有的景区说涨价就涨价?
 
  戴斌: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国务院今年8月发布意见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景区,特别是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景区价格过快上涨。
 
  范惠声:云南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有3种定价方式:一是政府定价,规定一个绝对价格;二是政府指导价,规定一个价格区间或最高价格限制,不设下限;三是市场调节价,例如西双版纳大佛寺,这是由一家民营公司投资建造的人造景观,门票价格由公司制定,在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全省景区门票价格基本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约有200个游览参观点。云南省还规定,这些参观点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及之前1个月内,一律不得提高门票价格。
 
  记者:景区涨价应该履行哪些程序?
 
  戴斌:要分类管理现有的景区,政府有权依据相关法规,对那些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合理调控其门票价格。
 
  根据新旅游法规定,利用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或享受财政补贴的景区,若要调整门票价格,从动议到实施不能少于180天,而且必须经过听证、核准、公示、实施等环节。如果有景区今天宣布即将到来的这个国庆长假要涨价,肯定是不合法的。
 
  但是,景区价格调整的动议在听证会上被否决,似乎还没有先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参与听证的人员缺少外地游客和旅行社等利益相关者。
 
  范惠声:申请制定或调整门票价格,由管理机构或经营者提出书面申请,报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其调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核后符合调价条件的,由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启动调价审批程序或提出审核意见报上级价格主管部门。
 
  价格主管部门在启动调价程序时,首先对制定或调整门票价格的景区开展成本调查审核,并召开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另外,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同一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调整后,至少3年内不得再次调整。
 
  三问
 
  怎样摆脱门票依赖
 
  依靠文化创意和配套商业服务体系
 
  记者:目前景区门票收入主要用在哪?
 
  范惠声:这要看各景区的管理体制。有的景区由公司经营,如西双版纳的野象谷,由一家民营公司经营,收取门票费后可自主支配,但其收入的一部分需用于景区内基础设施的维护、员工工资、上缴资源费等,主管部门进行成本监审。有的由景区管委会管理,门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需要缴入地方财政,参与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例如玉龙雪山景区建立了旅游资源补偿机制,实施旅游发展反哺“三农”,一是从门票收入中拨付涉农项目建设资金,二是对景区内各族群众给予现金补助。
 
  戴斌:以古镇门票收益的分配为例,有的管委会是小政府,门票收入除了弥补景区运营成本和营业税外,还要支撑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费,有的景区甚至连派出所都由门票来养活,而且现在管理机构还有日渐膨胀之势。
 
  不过,乌镇模式就不错,它在开发中先迁出老百姓,保证了景区在法律上产权清晰,这块地不再是生活用地了,可以进行商业运作。百姓愿意回来工作的可以继续租住,这就能保持景区生态。当地政府和村委会有一定股份,百姓还可以获得收益。
 
  记者:西湖景区免费开放,不依赖门票收入,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西湖模式可以复制吗?怎样能破除“门票经济”?
 
  戴斌:西湖模式虽不能在各地完全复制,但一定是我国景区管理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固然需要旅游吸引物,但是不能单纯依赖景区。利用公共空间形成的吸引物,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景区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免费开放,这是城市演化和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应当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骤推进景区免费和降价。
 
  随着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发展,目的地应该走综合性发展道路,通过文化创意和配套的商业服务体系获得综合收益,不能因为还没有配套项目和可获益的商业设施就收取高价门票,否则永远无法走出门票经济的传统模式。
 
  为此,政府要主动从门票收入利益相关者中撤出来,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今年国庆节,四川、安徽等省份的5A级景区声称不涨价,说明广大游客的呼声已经形成了现实舆论压力,如果逆势上涨,将对景区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部分景区与代理商合作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门票价格明显降了下来。降低景区门票等旅游直观价格是未来大众旅游发展的必然方向。
 
  范惠声:为摆脱门票依赖,云南省规定自2013年起,每年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全省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点门票价格一律降低20%,促进旅游消费。游客除了门票支出,还有吃住行游购的支出。降价后,我们反而取得了“两个30%”的效果:一是旅游总人数增加了30%,一是旅游总收入增加了30%。这证明了门票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30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