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真应该减,但怎么“减”?暑假期间“减”完之后怎么办?这就需要创造性了。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小学暑假前的“最后一课”主题就是“减负”,明确要求“假期不要让孩子学新课,否则开学后孩子学习会没有积极性”,“作为家长,要每天和孩子沟通一次”……这些要求具体而实在,让家长觉得暖心、贴心。
最近,上海广泛征集2013“中国好作业”,日前,首批49道“中国好作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出题后脱颖而出。这些作业形式多样:设计一套你喜爱的校服;做一个血型与性格的相关性调查研究;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弹钢琴;观看一部动画片,并选取喜欢的片段进行配音……“中国好作业”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和众多学生的热切期待,除了本身创意不错、颇具新鲜感之外,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点和积极性,无疑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说起“减负”,这是所有中国家长最纠结的问题。减负的声音不时响起,但现实的竞争又让家长无所适从。有网友这样写道——减负减负,孩子的书包从双肩背包升级为拉杆箱;减负减负,无论媒体怎样呼吁 “人生是一场长跑”,但“起跑线”上的竞争却日益残酷;减负减负,无论孩子有多累,家长有多心疼,老师一句“你还考不考大学了? ”就将所有的苦解释为当然。
国际倡导的“十字形教育模式”值得我们追求。十字形的“横”代表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以及孩子的个性;“竖”是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 “十字形人才”被认为是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中国好作业”让学生回归快乐暑假,是应试教育的一次“华丽转身”。我们期望,无论你有多么纠结,都要在假期这样难得的时间里,创造性地给孩子留些“中国好作业”,让孩子们多出一点,哪怕是一点点“快乐好时光”。
□万应慧
本栏邮箱:pinglunbu333@sina.com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