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将庆祝独立23周年,自苏联解体这些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功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成为后苏联区域领头羊,并赢得国际社会信任。而且,哈萨克斯坦所提倡议目前已得到赞同和实践应用 。
哈萨克斯坦的财富是农业生产综合体和矿产资源,一度被认为是苏联的粮仓。这里大小与乌克兰和俄罗斯农业区相同,小麦种植产量高。但与邻国不同的是,哈萨克斯坦小麦的质量要好得多,哈萨克小麦是世界上谷朊含量最高的小麦之一。
上天给予哈萨克斯坦的第二个礼物就是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矿藏。早在 哈萨克主权独立前十年,就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石油公司来到哈萨克,包括雪佛龙、埃尼、阿基普、BG以及许多其他公司。正如这些投资者指出,哈萨克斯坦吸引他们的不单单是矿产资源开采前景,还有其稳定的政治体系。
在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起到了关键作用,在23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成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国家,而且以“为了和平而合作”为口号建立了哈萨克斯坦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愿放弃核武器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拥有的核潜力之强居于世界第四位)。早在1992年,即哈萨克斯坦主权独立半年后,纳扎尔巴耶夫就签署了《美苏削减和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所附的《里斯本协议》,并将谢米帕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坑道的最后一枚核弹销毁。
根据哈萨克斯坦的倡议,自2009年起,全世界每年的8月29日都举行反对核试验的国际行动日,举办这一活动的倡议是哈萨克斯坦在联合国第64届联大上提出,并获得通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对于宣布必须停止核试验和放弃核武器,扮演这一角色,没有人会比您更合适,因为您的人民是这类试验的牺牲者。”此外,潘基文坚称,正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应该领导世界反核运动。
目前,正是哈萨克斯坦在全球反核领域发声倡议。
哈萨克斯坦第二个重要倡议就是协调各个宗教对话。从2003年起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世界传统宗教大会。几乎世界所有宗教都派出代表聚集阿斯塔纳进行谈判,寻求世界各宗教相互协作的机制。
过去这些年来,哈萨克斯坦在经济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哈萨克斯坦无论从水平还是质量,都是经济改革的领头羊。
哈萨克斯坦位居世界50个最具竞争力国家之列,投资环境评价很高。
此外,哈萨克斯坦营造了商业发展的所有条件:这里是公司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的行政壁垒程度都在下降。.
尽管遭遇世界经济危机,哈萨克斯坦当局找到了保持经济发展的适合之路。2008-2009年,哈萨克斯坦的反危机路线图不仅保持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且打造了未来经济市场的基础。
至于当前危机,哈萨克斯坦早在21世纪之初就吸收挪威经验,建立了稳定基金,石油销售所有资金都纳入其中。
借助于这一基金,哈萨克斯坦形成了危机期间的新增长战略。这一战略在今年11月初提出并布。即使用基金资金建设和发展国家基础设施。
哈萨克斯坦占据欧亚大陆中心位置,从欧洲向东亚和东南亚进行中转运输十分有利。考虑到陆路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运用哈萨克斯坦的中转运输条件非常有利。
哈萨克斯坦新的增长战略预期为三年,并将大量建设公路和铁路。这不仅可实现中欧货物往返中转运输,而且能够保障居民就业和生产增长,并由此带来经济整体增长。
然而最最主要的成就是独立这些年来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包容模式。
目前,哈萨克斯坦居住着近140个民族,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是后苏联地域为数不多的能够保持和平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23年来从未发生过民族和宗教战争。“纳扎尔巴耶夫模式”,作为在单个国家领土构建不同民族共同体相互协作的典范,联合国单独会议甚至对此进行研究。
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哈萨克斯坦民族大会组织,其中有该国所有民族文化中心的代表。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命令,大会推出的9人被任命为议员。这保证了各民族有机会轮流在议会中代表自身利益(独立于选民政治倾向)。
哈萨克斯坦为自己选择了不受政治倾向限制的经济富裕之路,在自己的一体化倡议中也正是遵循这一道路。正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提出在独联体领土建立一体化联合体的几乎所有设想。其理由就是经济利益共性,以及历史因素。阿斯坦纳提出建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海关联盟设想,也是哈萨克斯坦提出海关联盟并入欧亚经济联盟。该一体化联合体让这些国家在完全保持国家主权的同时,相互合作进入一个全新层次。这一联盟的主要使命就是—提高参与国公民的福利,并使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要位置。
此外,欧亚经济联盟的共同经济潜力能够表明,这一方案将成为国际生态的重要因素,将对欧亚区域国家产生重大影响。观察人士认为,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是后苏联区域对当代全球挑战的回应,也是对全球经济危机威胁的回应。
整体而言,从全面指标来看,在整个后苏联地域,23年来哈萨克斯坦所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就。多极政治使其与所有国家都保持和谐关系,无论这些国家属于何种政治体制。
这种积极中立的经验有益于当代许多国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