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意大利多方筹资保护文化遗产

2014-08-04 08:23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韩秉宸
 
  8月3日,意大利迎来第二个“博物馆日”,作为本月第一个周日,全国约420个博物馆和遗址等再度向游客免费开放。意大利文化部2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博物馆日”等活动的刺激下,全国文化遗产类景点访问量今年7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7%,对意大利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常年如潮的游客访问使众多文化遗产不堪重负,如何处理游客数量增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意大利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7月28日,意大利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促进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并正式生效。新法规定,致力于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私人捐助者将在税收上享受最高减免65%的政策优惠。意大利文化部长达里奥·弗兰切斯基尼表示,新法案有望为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吸引更多投资,降低公共经费削减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意大利全国共有约3500家公立和私立博物馆、10万多座教堂、5万余座历史建筑和超过2000处考古遗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达46项。这些文化遗迹的维护和修复经费此前主要由政府负担,相关拨款约占全国财政预算的1%到2%,并视情况单独追加拨款。然而,即使加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的援助,这些资金仍无法满足其庞大支出需求,这就使得民间资本的投入迫在眉睫。
 
  为此,意大利政府从1994年开始建立起一套名为“领养人”的制度,即政府在掌握其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的条件下,让渡部分博物馆、古迹和遗址等文化遗产使用权和有限的改造权给民间资本,并由“领养人”负责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2002年,意大利文化部又主导成立了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交易所,将需要修复的文物古迹,以及其所需资金数额进行公示,进一步规范了“领养人”制度。金融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削减,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起民间资本资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发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本次推出的税收减免政策,正是通过给予捐助者特定财政优惠,以此扩大吸引民间资本。目前,罗马正在进行几项大型修复项目,其资金来源也是私有企业的捐助。例如,2013年10月起开始的斗兽场修复项目,预计耗资2500万欧元,是在鞋业大亨托德斯集团的资助下开工的。几乎与斗兽场同时开工修复的西班牙广场“破船喷泉”,则得到了著名珠宝公司宝格丽集团的慷慨解囊,修复资金预计约150万欧元。
 
  当地媒体认为,新政策疏解了困扰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难题,将大大提高民间资本介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积极性,未来可显著改善意大利的旅游接待条件,优化意大利旅游的品牌形象,由此吸引更多游客。
 
  (本报罗马8月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