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孜孜以求的追梦人 授人以渔的急先锋

2013-12-03 10: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得者郭炳坚
  
  郭炳坚,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惠安县友兴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全国“三农”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201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得者。
  自1992年起,郭炳坚开始从事水生动物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21年来,郭炳坚凭着一身韧劲和勤学苦干的精神,孜孜以求,勤于探索,勇于攀登,依托科研项目提升养殖技术,依靠科研技术发展海水养殖,以科技惠农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乃至福建省的海水养殖户共同富裕,为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放弃公职,只为圆一个海洋梦
   在郭炳坚如今这些光亮头衔和荣誉光环的背后,记者了解到,大学毕业的郭炳坚,原本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一名税务局干部。
   当年,大学毕业的郭炳坚顺利地进入税务部门就职,捧起了令外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有一天,郭炳坚却毫不留恋地选择了辞职下海,亲手打碎了这个很多人都难以割舍的“铁饭碗”。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非常可惜,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对不起他们,让他们担心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郭炳坚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流露出有几分内疚。
  “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热爱海洋,能够每天与海为伴,是我人生的梦想!”出生于福建东山岛,听着涛声长大的郭炳坚爽朗地说,“对我来说,面朝大海,耕海牧洋同样也是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
   耕海牧洋可以是金饭碗,底气何来?
   底气来源于郭炳坚生生不息的海洋情怀,来源于郭炳坚筚路蓝缕的创业积累,来源于郭炳坚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
  郭炳坚“下海”,并不像有些人一样为了经商而经商、什么赚钱干什么。他辞去公职之初,就盘算着要把自己的未来安放在辽阔的大海上,要在海上干出一番事业。
  但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
  最初,郭炳坚觉得自己从校门到“衙门”,不熟悉当时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竞争激励的社会。为此,他卖过轮船用的电机,开过冷冻厂。
  别看这些事情表面都与海洋事业无关,但这其实是郭炳坚规划好的圆梦路线。
  他理想中的事业没有引路人,只能在卖电机和开冷冻厂的过程中,借机与渔民接触,借机学习涉海产业发展所需,也借机积累创业经验,摸索出路,等待时机。
  郭炳坚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但他从小就热爱海洋,尤其是对于海洋生物,他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兴趣的带动下,郭炳坚也在与渔民的接触中慢慢找到了他努力的方向,他认准了一个行业:鲍鱼养殖。
   鲍鱼养殖周期长,科技含量也比较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
  那郭炳坚为什么要知难而上呢?
  郭炳坚告诉记者:难度越大,干的人就越少,出彩的机会就越多。谁都能干的事情,肯定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
 为此,郭炳坚向自己发起了挑战,也向这片他所热爱的海洋和全新的事业发起了挑战。
  他不仅自己刻苦学习鲍鱼养殖技术的书籍,走访专家能手寻求指导,还专门到朋友的养殖场里做过义工,分文不取,只为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悟出的理论。
“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回头看来,都是甘露。”郭炳坚说:“因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技术,朝我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逐步掌握了鲍鱼养殖技术的郭炳坚不久筹到一笔启动资金,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鲍鱼养殖场。前期的创业经验加上过硬的技术,他很快就捞到了鲍鱼养殖的第一桶金。
1998年,郭炳坚的养殖场规模几经扩大,年销售额已经在当地近200家鲍鱼养殖场里跻身前五名,前途一片光明,郭炳坚觉得离自己的梦想也更近了!
 
  独辟蹊径,以科研项目带动技术升级
  郭炳坚在他的“金饭碗”事业发展中总是表现出极具前瞻性的目光和谋略。
  首先是正当郭炳坚事业顺水顺风的时候,郭炳坚却有了产业转移的想法。原来,尽管自家的养殖场效益还不错,但当时东山鲍鱼养殖环境已出现不好苗头——养殖场海域污染较重,所养的九孔鲍鱼物种退化,鲍鱼成活率不高。郭炳坚敏锐地感觉到,要想让自己的鲍鱼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找到一块没有污染的海域。郭炳坚跑遍了福建的海岸线,看了几片海域都不是很理想。正当他为选择新基地伤透脑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带他走进了惠安县的青山湾。青山湾没有工业污染,水质非常好,而且地形上可以实现“前面抽水,后面排水”,能很好地避免自身污染。郭炳坚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郭炳坚立刻决定在青山湾搞鲍鱼场,从头再来。
  “一旦决定要干了,就一定要干成功,不允许失败!”在当地村主任李纪忠的帮助下,郭炳坚克服种种难题,二人合伙,默契配合,令鲍鱼场迅速发展起来了。
   转移了“战场”的郭炳坚并没有独自享用青山湾的纯净海域,没多久,他叫来了原来东山的十几户养殖户一起入住青山湾。
  叫来同行和自己共享资源,看似大愚,实为大智。
  郭炳坚说:干事业不是投机,必须要海纳百川,目光长远。叫来同行,我可以形成一个产业群,形成规模,就能打出品牌,客户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市场上的智慧令郭炳坚的生意愈加红火。
  他没有因为鲍鱼养殖的大好形势而沾沾自喜,相反,他在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思考:怎么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使自己拔得头筹成就事业?
  技术是核心,创新是关键。郭炳坚带领一帮人经过上千次试验培育的子一代杂交皱纹盘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01年,东山的很多养殖场因为九孔鲍鱼大量死亡、入不敷出而退出鲍鱼养殖。就在这时,郭炳坚培育的皱纹盘鲍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希望。尽管他的皱纹盘鲍苗要比别人的苗贵,但却供不应求,就因为他的鲍鱼苗存活率高、抗病力强,成长长势快,养成的周期短。
   技术创新让郭炳坚尝到甜头,让他更加视科研为核心竞争力。。可是怎么样才能持续创新技术呢?凭一己之力恐怕很难办到。
  为此,郭炳坚在同行中独辟蹊径,开始下一盘“以科研项目带动技术升级、带动自身发展壮大”的大棋。
  郭炳坚带领团队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频频接触,签订合作项目,在研发鲍鱼的路上大步迈进,取得了“西氏鲍育种技术”, “刺参南移育苗及养殖示范技术”,“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等多项突破,苗种的抗病能力与生存能力大大优于同行,各项技术指标遥遥领先于同行。
   2013年2月,由郭炳坚领衔的福建友兴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鲍产业关键技术优化与示范推广”通过专家验收。验收组在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情况汇报,查看实验记录,实地考察鲍鱼场育苗生产现场状况,并对现场的鲍苗采取随机取样和测定后认为,“鲍产业关键技术优化与示范推广”项目达到了规定的考核指标,新的育苗养殖模式和育苗工艺,可以解决我国当前鲍养殖中存在的种质退化、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技术不当等问题,促进我国鲍养殖业健康发展。
   这些科研项目技术的取得,让郭炳坚企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郭炳坚本人掌握的养殖技术也节节攀升。他还也常出入国内外各种鲍鱼技术研讨交流会等学习场合,钻研不止,先后在鲍鱼养殖等项目上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鲍鱼专家”。如今的郭炳坚还是福建沿海海水养殖事业的领军人物,身兼福建省海西创业专家团副团长、泉州市科技局鲍鱼苗种繁育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泉州市科技局专家顾问团讲师、集美大学特聘教师等多重身份,星光熠熠。
 
 
  授人以渔,“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郭炳坚说:“我陪伴鲍鱼的时间,比陪伴妻子和女儿的时间要多很多,但我在海洋上圆了自己的人生梦。我的梦想实现后,我不由自主地从小我走向了大我,想要千方百计地带动一方百姓也找到属于他们的金饭碗和属于他们的梦想”。
  郭炳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义务向广大养殖户推广新技术,是郭炳坚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
  如何推广新技术?打铁必须自身硬,是郭炳坚信奉的一个硬道理。
  要想把新技术推广给养殖户,必须要有过得硬的自身实力。在引入科技项目带动自身养殖技术发展后,公司在福建省海水养殖大军中异军突起、远近闻名,一枝独秀。
  郭炳坚本人还刻苦钻研海水养殖的权威论著和专业报刊杂志,密切关注海水养殖的前沿技术动态,用心打造水产苗种培育技术员、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等专业技术团队,孜孜不倦地想要在鲍鱼苗选种培育、杂交育种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自身有了过硬的技术,以养殖技术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惠农,成为了郭炳坚坚守的核心理念。
  郭炳坚成立了“友兴科普惠农服务站”,通过这一平台,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把科研项目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推向周边近100家养殖户,推向了泉州乃至福建全省的诸多养殖户,推动了福建省鲍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他带领公司科研团队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共同研发的“刺参南移渡夏耐高温苗种培育技术”获得成功,不仅为刺参在我国南方的繁育与养殖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也开创了鲍参混养新模式,这一成果的推广,为沿海渔民提高了20%的经济收入;2009年由郭炳坚作为项目负责人研发的农业“五新”新品种“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养殖技术”被福建省列为示范项目大力推广,该品种抗高温、病害低、生长快、成活率高于其他品种25%,推广后令大批养殖户从中受益。
   魏成东是惠安县一个普通的鲍鱼养殖户,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自己单打独斗进行鲍鱼养殖时,鲍鱼的成活率只有不到50%,而且生长缓慢,年产值也只有200万元。通过郭炳坚的“友兴科普惠农服务站”获得了《鲍种质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示范》项目的技术后,鲍鱼苗死的少了,长得也快了,而且个头很大,今年还没过完,年产值已经达到300万元了。
   魏成东说:“像我这样从中受益的还不止我一家,我们绝大多数养殖户都非常感谢老郭,他的技术让我们越干越有劲!”
  泉州市科技局负责人也表示,郭炳坚的水产养殖技术不仅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养殖技术的发展,而且推动了整个泉州市的经济增长。
  郭炳坚曾无比骄傲地告诉记者:和鲍鱼为伍,与刺参为伴,听响螺发芽,看海马跳舞,是最令人陶醉的画卷。
  如今,获得201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称号的郭炳坚,这个视海水养殖为终身事业的耕海牧洋人,又踏上海马产业化养殖的新的征途,我们祝愿他在海水养殖科技创新上做足文章,在技术推广上下足功夫,为自己,也为广大渔民朋友们编织更为精彩的海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