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27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的代表,刘复之同志(左二)陪同。 新华社发
1984年6月12日,刘复之(左一)等同志陪同彭真等同志观看武警驻京部队和部分公安干警军事业务训练汇报表演。新华社发 马建明摄
1992年3月28日,刘复之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李生南摄
1982年12月3日,刘复之同志(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法学教材座谈会。 新华社记者 郭占英摄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复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8月25日12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刘复之同志(原名刘成庆),1917年3月31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三角地约亭岗村一个华侨家庭。青年时期,他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满怀抗日救国热情,放弃在香港舒适安逸的生活投身革命,于1937年11月北上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至1941年1月,刘复之同志先后任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秘书,随军转战太行山、冀南平原和晋察冀地区,历经艰险,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41年1月至1945年12月,刘复之同志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锄奸部一科副科长、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保卫部)部员,认真履行锄奸职责,与叛徒和日伪汉奸作斗争。在敌后抗战的艰难岁月中,他参加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奉命带队筹粮、开荒生产,经历整风审干运动,参加上党战役,经受了多种困难考验,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6年1月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复之同志先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秘书科科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处长。在此期间,他还参与领导了山东阳谷县土地改革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顺利推进土地改革,巩固根据地民主政权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4月,刘复之同志先后任中央军委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953年5月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1961年6月任公安部党组成员。1964年2月任公安部副部长,同年9月兼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其间,他正确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并协助组织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参与公安部重要文件起草、审改,创办《公安建设》刊物,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复之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虽被关押,但毫不妥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铮铮铁骨。
1977年12月至1980年11月,刘复之同志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和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兼任文化部党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在文化部工作期间,他在部党组领导下,针对“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事业的严重破坏,组织开展文化系统“揭、批、查”,全面清除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认真复查平反文化系统的冤假错案,恢复发展文化领域的各项业务工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2月,刘复之同志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机关党组副书记。同年11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第一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80年1月起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秘书长。1980年4月兼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参加了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的审判工作,组织推动全国政法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为恢复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的政法领导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4月,刘复之同志担任司法部党组书记,同年5月兼任司法部部长。1983年2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在司法部工作期间,他主持开展司法行政系统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明确司法行政部门的任务,健全司法行政机构和队伍,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加强《中国法制报》建设,恢复中国法学会,为我国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3年4月至1985年9月,刘复之同志任公安部部长、党组书记。1983年7月至1985年11月兼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临时党委书记、党委书记。1984年10月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1985年10月任常务副书记。在公安部工作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大力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从重从快惩治了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主持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推动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推动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防范和打击暴力犯罪和恐怖活动,加强公安业务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实现侦察工作的现代化和社会化,为人民公安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88年4月,刘复之同志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8年6月至1993年5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他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推进检察机关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制定检察官法。他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把反贪污贿赂犯罪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第一位的工作。198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定期限内自首坦白的通告》。他推动反贪污立法,在全国范围成立侦查经济犯罪的专门机构,推广举报工作,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他主持推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批捕、起诉严重刑事罪犯,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狠抓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重视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主持推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筹备成立中央检察干部学院(后改名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创办《中国检察报》(后改名为《检察日报》),加强检察理论研究,长期贯彻、认真执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为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复之同志是中共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刘复之同志坚决拥护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坚决拥护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注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老区建设,关心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发展。
刘复之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他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维护团结,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党中央权威。他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作风民主,注重听取不同意见,相信群众、热爱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淡泊名利,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敬佩。
刘复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刘复之同志永垂不朽!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