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一轮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透视)
张茉楠
随着欧洲央行1月22日推出欧版量宽,全球掀起了新一轮降息和货币宽松潮。然而,降息或量化宽松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普遍通缩和增长乏力问题,相反,一旦美国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货币周期的分化,反而会进一步触发全球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央行无一例外开始推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清晰再现了全球宽松的进程:过去6年,美联储与英国央行扩张了约4倍,日本央行扩张2倍,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央行分别扩张1.9与1.7倍。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是10年前的两倍。
然而,集体宽松并未扭转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之势,也未减轻增长放缓的压力。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还在消化高负债、高失业率等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去年中期以来,国际油价暴跌,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持续地冲击了国际商品价格,防范通缩风险,刺激增长、稳定价格水平,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首要任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数据,1990—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发达经济体2014年通胀率预计仅为1.7%。2014年1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均已连续6个月持续下降;欧元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17个月负增长,出现工业通缩的风险概率大大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中,已将通缩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欧洲央行22日为“保增长、抗通缩”而启动的欧版量宽,以及丹麦、土耳其、瑞士、印度、埃及、加拿大等国央行纷纷降低基准利率或实施宽松政策,令全球货币战硝烟再起,一触即发。然而,风险远不止于此。由于全球增长不均衡,各国央行面对经济增长分化做出的不同政策回应,形成了美国同其他经济体货币走势逐渐分化的新格局。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实现稳健复苏,美联储已经逐步退出量宽,并考虑今年中期加息。其他发达经济体则继续选择加码宽松,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路线图出现了重大分化。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美联储今年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美元强势周期已经确立。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分化、美元步入升值周期的大背景下,非美元货币兑美元货币的波动性势必增强,许多国家不得不面对“不可能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三者不可调和、无法同时兼顾),并可能面临全球新一轮货币贬值潮和资本外流等系统性风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7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