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
(本报驻美国记者 廖政军)在美国,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危机和政治难题。美国新经济联盟今年初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这1%人口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平均财富差距超过20倍以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日也将贫富收入差距不断增大的现象称为“当前美国社会最令人烦恼的趋势之一”,而长期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破坏性效应”更令她忧心忡忡。
美国最富有的10%人口控制71%财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发布报告称,占美国人口10%的最富裕阶层控制了该国71%的财富,其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也由1980年的30%增长至2012年的48%;同期,占总人口0.1%的顶级富翁们的财富占有率也由2.6%增加至10.4%。另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伊曼纽尔·赛斯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当前的贫富差距状况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糟糕的。过去20年间,位于金字塔尖占总人口1%的美国富裕家庭获取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2/3。尽管这些家庭在经济衰退中遭受的打击更大,但自2009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不断趋于稳定,股市强劲反弹,这一群体迅速复苏,其收入激增31%,然而相比之下,其余99%的家庭在近3年内的收入几乎只增长了0.4%。
衡量贫富差距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其数值越接近1,代表收入不均情况越严重。美国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的基尼系数继续走高,达到0.451。从开始统计基尼系数的1947年起到1981年的34年间,美国的基尼系数始终在0.36左右徘徊。但是在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之后,基尼系数开始稳步上升,到1990年上升到0.396,2000年达到0.433,直到2012年突破0.45。
此外,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情况堪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发现,2012年收入少于2.5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占24.4%,比4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年收入在5万到10万美元之间的所谓中产阶级中低阶层的比例由31.2%降到29.9%。可见,美国经济衰退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更多中产阶级的中下层落入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行列。
收入不均状况严重在美国快餐业中表现尤为突出。有报告称,2013年美国快餐业的首席执行官与普通员工的年薪之比超过了1000∶1。以麦当劳公司为例,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数以百万美元计,服务员、收银员及厨师等普通员工时薪仅略高于每小时7.25美元的美国联邦最低工资标准。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撰文所称,“美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状况令人瞠目结舌。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半数美国底层劳工的工资涨幅停滞或下降,而占1%的顶端人群收入几乎翻番。”
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法案,并将其作为缩小美国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他曾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把联邦法定最低工资由每小时7.25美元提高到每小时10.10美元。但这一法案迟迟未能在国会获得通过。
63%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梦不可能实现
最近,由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提所著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书在欧美学界引发了一场对贫富差距的广泛讨论。书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收入不平等扩大,而且从长远看,这种趋势是无法被财富总量的增长和外部调节所掩盖。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学家阿蒂夫·米安和阿米尔·苏菲则在新著《债务屋》中证实,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对居民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揭示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是造成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重要原因。此外耶鲁大学政治学家雅各布·哈克曾表示,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赢家通吃”的经济体,美国“一直在往资本主义寡头政治国家的方向滑落”。
此间舆论指出,收入不平等已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性减弱给美国梦带来了根本性的威胁。美国63%的年轻人认为美国梦不可能实现,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与美国社会的高失业率有着直接关系。更有数据显示,59%的美国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最担心的财务问题是日常开支。天天为了生计而奔波,连糊口都成问题,那种形而上的美国梦在其眼中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针对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皮克提在他的书中建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征收财富税。这一点却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认为向富人征税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威廉·埃利奥特对本报记者表示,事实上,真正能够帮助普通美国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是那些能够协助人们增加储蓄从而积累财富的政策。那些最富有的美国家庭已经通过他们的储蓄享受了大量政府补贴,而低收入家庭则无法获得这类资助。他认为联邦政府应当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储蓄,比如取消资产限制,让低收入家庭将储蓄看作可靠的手段,同时帮助家庭以灵活的储蓄方式建立金融储备,并出台相应的金融安全信用制度等。
(本报华盛顿6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