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量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从人均GDP、人均消费能力等指标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而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则说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历史经验看,我国建设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速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小康社会简单定义为较高的人均GDP与形成橄榄形社会,不难发现,各国都是在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小康社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大多数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富裕的跨越;第二次产业革命,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小康到富裕的跨越,两个时间段分别经历了100年。到2020年,新中国成立70余年,改革开放40余年,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康社会并非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并非仅是衡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虽然老百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新的实际出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越来越好,是实现小康的最生动体现。做大总量只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只有每一个人的小康才能够汇成全体成员的小康。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者会拿出评价指标,政府部门会制订实施方案,对老百姓而言,小康是一个越来越幸福的过程,小康社会就是一个人人靠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的社会。比对这个目标,不可否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面临诸多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亟须完善、垄断利益尚需进一步打破、政府职能改革还有待深化……每一个障碍都触及到当前改革的深水区,任务艰巨。
倒计时已经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蹚过改革的深水区。这意味着,对一切不利于增进百姓福祉的障碍,都要下大力气去清除;对一切不利于维护百姓利益的格局,都要制定出调整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要破除既有的一些利益格局对百姓福利的侵占。如此,小康不远。
(来源:光明日报)